“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的殷切嘱托。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把保卫生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锚定“聚力生态警务、护航绿色发展”目标,严厉打击涉生态环境和涉自然资源领域违法犯罪,以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生态警务,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护航黄河“几字弯” 扛牢黄河入蒙首站首责
三山环抱,一水中流——素有“黄河明珠”美誉的乌海市,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沿着黄河乌海段徐徐展开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这画卷中,“警察蓝”的身影始终守护。
自“昆仑2024”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持续对黄河乌海段开展巡查。今年5月,市公安局乌达分局环食药侦大队破获全市首例非法捕捞刑事案。大队民警在夜间巡查时发现一辆客货两用车形迹可疑,多次在凌晨停留在黄河边。由于非法捕捞的特点之一就是夜间作案,民警初步判断该车驾驶人极有可能存在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立即针对该车辆展开研判。经多日蹲守侦查,民警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规律制定了抓捕方案。行动当日,在民警长达5个小时的蹲守后,该案犯罪嫌疑人被一举抓获,现场查获电瓶、电抄网等非法捕捞工具以及鲤鱼、草鱼、武昌鱼等渔获物100余公斤,有力维护了黄河乌海段水上安全和生态安全。
据了解,黄河内蒙古段禁渔期为每年的4月1日至7月31日,其间,市公安局环食药侦部门联合多警种及相关部门、单位,全面推行禁渔期管理模式,对重点水域进行日常巡护和专项检查,通过水上、岸上执法巡逻相结合的方式,震慑非法捕捞行为。
“我们与市河长办等相关行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健全‘河长+警长’工作机制,联合市河长办制定《乌海市‘河长+警长’工作联动机制》,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河长办制定《乌海市河湖管理保护‘春秋两季’行动方案》,在全市设立河道警长32名,常态化开展河湖管理保护行动,着力推动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的有效衔接,构建‘部门协作、源头管控’警务新模式。”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政委黄勇说。
8月25日,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的大屏幕上全方位、多角度地显示着黄河乌海段各区域的实时画面。执法人员运用设定好飞行航线的警用无人机和智能监控系统、AR全景鹰眼设备等,对黄河乌海段上空及周边开展实时巡航执法作业。
“我们利用集信息汇总、智能分析、综合研判于一体的智能系统进行视频巡查,结合车巡、步巡等方式,全面了解黄河乌海段实时情况,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黄河生态环境执法存在的‘现场定位难、全面排查难、动态监管难’等痛点、难点。”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支队长刘殿英说。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借助科技力量,在沿黄河流域安装了516路智能摄像头,在甘德尔山、乌海湖大桥布设18处AR全景鹰眼,在低空搭建3处无人机“空中巡逻”蜂巢平台,构建了“105公里沿黄河流域高低空固定点+无人机巡航”的立体化、全覆盖视频巡逻防控体系,实现对全市水位、水流、水质及人流、车流的敏锐感知和动态分析,对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能发现、早发现。
守护生物多样性 构建生态警务打防协同体系
我市境内多山,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其中,甘德尔山是矗立在我市城区的最高峰,山上长有山榆、酸枣、蒿蓬等野生植物,还有岩羊、金蝎等野生动物。
市公安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甘德尔山为巡逻重点,积极协调联动护林员、保安员,开展流动巡护巡查。同时,搭建“人防+技防”巡护体系,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视频在线巡护和常态化人工巡护模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为全力守护我市林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我们强化源头治理,深化‘生态警长’机制,与生态环境、林草、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同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联勤联动、案件互商、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四动’工作格局。”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副支队长杨东说。
今年,我市首次由政府出资为海南区3株百年文冠果树购买了保险。作为自然界的活化石,古树名木具有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科研等多种重要价值。近日,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开展古树名木巡查巡护行动,全面分析古树社会性风险隐患、完善古树养护方案,严密防范各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
我市具有湿地、草原、林地、山地、沙漠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每年有6科60余种鸟类、共计10万余只在此迁徙繁殖。针对我市候鸟迁徙季,市公安局环食药侦部门坚持巡护、打击、救助并重,充分发挥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作用,与相关部门建立打击危害候鸟违法犯罪行为警务协作机制,通过联打、联治、联防、联建,形成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的警务协作一体化格局。
建设美丽乌海 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
近年来,市公安局环食药侦部门紧盯环境资源突出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打击矛头指向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让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分子无处可藏。
2021年,市公安局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王某某污染环境案,该案犯罪嫌疑人在工作时发现所在工厂的烟气排放超标,便篡改了公司在线监测设备重要指标参数,以逃避环保监测。该工厂直接排污的行为,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通过市公安局民警的细致侦查和研判,最终,犯罪嫌疑人在大量证据事实面前,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该案的成功侦破,极大震慑了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6月,市公安局联合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聚焦城乡垃圾处置、建筑市场秩序、危险废物管理、环境监测数据、毁林毁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边排查、边整治”的方式,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斩断不法利益链条,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全力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任务落实。
行动开展以来,共组织联合执法18次,核查相关线索8条,立案侦办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盗伐林木等刑事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追缴涉案资金363.2万元,查处行政案件2起,行政拘留2人。
无人机具有巡查范围广、机动性强、隐蔽性强等优点,在生态环境执法中可提供全方位的空中监测视角和及时、准确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2018年以来,市公安局环食药侦部门先后引入多架警用无人机,通过无人机侦查的方式,全面了解相关企业情况,破解部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发生场所隐蔽、维持时间短、危害后果严重、调查取证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执法检查28次,检查环保企业84家、工矿企业30家、矿山企业39家,侦破污染环境、非法采矿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