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海供电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为绿色交通的发展与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电动力”,成为城市绿色名片的制胜法宝。
桩到电通 续航无忧
走进市体育中心的公共停车场,不少市民在使用公共充电桩。“以前给车充电还需要排队,现在各大停车场都安了公共充电桩,方便多了,我今天来体育场打球,一个钟头的时间,正好给车充满电。”新能源车主王先生说。
如今,我市完备齐全的充电桩站点多达20处,来往车辆真正实现“即插即充”,短短几十秒便可为新能源车辆充电。
今年,我市规划建设77座城市公共充电站,总容量2.18万千伏安,在原有11座充电站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网络。乌海供电公司提前介入,组织专项工作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联系多部门现场协调沟通,确定用电地址、供电方案和容量等,对接带能力不足的变压器提前更换,在老旧小区改造时预埋电缆管廊,全力保障新能源充换电站项目快速落地。截至目前,已成功送电20座,完成供电方案答复33座,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此外,乌海供电公司自营充电桩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2023年6月内蒙古电力集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正式投运市场。乌海供电公司紧跟集团公司脚步,第一时间组织项目管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开展前期工作,坚持“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保服务”的原则,提前一个月完成20个点位137把枪的建设。
便捷补能 畅享出行
随着“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电动自行车代步,穿梭在街头巷尾的新能源公交车也备受市民青睐……出行方式的转变是“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成功转型,这背后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网网架结构。
近日,工作人员?在为海南区益民小区?21号楼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电。“我家住高层,电动自行车不能进电梯,充电问题令人头疼。”王强是一位外卖小哥,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他的交通工具,更是他的生产工具,小区里新安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为他带来了方便。
今年7月以来,公司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关于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电服务八项保障措施》要求,积极推广“刷脸办电”“一证办电”,为报装客户提供一站式报装便捷服务,提前对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容量和预留安装条件进行检查,严格落实低压报装“受理签约”“施工接电”环节时限要求,并主动介入,配合老旧小区物业处理“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
绿色动力 未来之路
“硬化的路面,低廉的成本,高效的换电……让越来越多的卡车司机选择了新能源车辆。”市鑫桥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杭渊说。
“为了全力配合电能重卡车辆的普及和应用,鑫桥物流有限公司推行´双经理´负责制服务新模式,客户经理前期与办电客户深入沟通,制定符合标准的用电方案;项目经理紧盯工程进展,及时与客户经理对接,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建设工期,为用电企业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服务。”乌海供电公司营销服务部贾智皓介绍道,“当前接到的报装申请总容量超12万千伏安,其中19座重卡充换电站完成送电,超总容量的40%。”
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运输车发展应用是我市完成自治区“五大任务”的重要举措,乌海供电公司认真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助力地区节能减排,积极参与重卡充电站建设,全力推进供电投资界面延伸,为客户极大节省接电成本,全力打造环节少、时间短、造价低、服务优的办电模式,进一步提升客户用电满意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