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法律援助“全域通办、跨域服务、点援办理”“最多跑一次”制度机制,以群众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出发点,精准落实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整合社会资源 构建法援网络
海勃湾区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了一个区级法律援助中心、17个街道(镇)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律援助工作站、42个社区(村)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海勃湾区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全部纳入公共法律服务范畴,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维权网络体系,全方位畅通法律援助维权渠道,让需要帮助的群众可以就近解决法律问题。今年上半年,海勃湾区法律援助中心共解答法律咨询114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6件,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6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申请20件。
提升服务水平 让服务零距离
海勃湾区不断创新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措施,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申请工伤赔偿的免于审查经济困难证明;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上门服务,做好重点人群法律援助工作。
海勃湾区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法律援助服务的相关内容、服务方式等,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办事群众就近到法律援助中心(站、联络点)寻求法律帮助;同时,探索运用远程网络的法律服务新模式,目前,千里山镇新丰村、各街道均配备了“律兜无人法律服务终端”,打造“7×24小时”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方便群众与律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咨询交流,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互助法律服务。
创新援助举措 提升服务能力
海勃湾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相关规定,明确法律援助业务规程和服务标准,规范接待、受理、审查行为,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公示制度,保证困难群众申请援助及时便捷,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为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海勃湾区简化简单案件的审批手续,做到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极大缩短申请审批时间;持续深入推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跨域服务、点援办理”机制,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和服务质量;同时,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五进”和“法治体检”工作,畅通民营企业维护权利、解决纠纷的渠道,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分析法律需求和风险点,查找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为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为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海勃湾区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在公园、社区、农民工聚集地增设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宣传指引牌,公示法律援助热线、法律援助中心地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群众知晓率;丰富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五进”活动,结合“百名律师下乡村”主题活动,组织律师事务所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开展法治讲座,解答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不断加强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针对失能、失独、留守儿童等群体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