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绿色是希望,绿色是发展的底色。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广袤荒漠到“绿色屏障”,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今日之乌海,“昏天暗地尽灰黄,走石飞沙眼莫张”的真实写照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浮生担道义,矢志变桑田”的治沙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乌海这座城市的治沙史上,流淌在乌海人的血脉里。
为了实现绿水青山的梦想,几代乌海人用汗水、泪水和智慧营造出生命的绿洲。他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锲而不舍、砥砺深耕,战风斗沙“缚黄龙”,以尺寸之功积累千秋之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赓续奋斗,昔日光秃秃的山地铺上了绿毯,曾经茫茫荒漠变为林区,大漠荒山有了绿水青山的模样,3万多公顷的沙土地、沙石山披上了绿装,从根本上扭转了当地生态脆弱的局面。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历史不会忘记,在防沙治沙植绿中,有“不爱红装爱绿装”,女承父业,20岁就加入治沙造林队伍的刘粉梅;有被誉为白独贵湾“百度”“活字典”“活地图”的刘永胜;有被冠名“种花第一高手”的肖福安;有种一株活一株、种一片绿一片、栽一路绿一路,号称“点沙成绿”的能人胡建明……正因有这样一批批“植绿先锋”的引领,有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响应绿化号召积极参加义务植绿的干劲与热情,有乌海人万众一心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的斗志与行动,才书写出了今日之绿色生态乌海。
今天,我们看到,一代又一代乌海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带来了显著的防沙治沙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防沙治沙任重道远。在防沙治沙的征程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要保持“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实干品格,拿出勇担使命的初心,亮出不畏艰辛的决心,永葆久久为功的耐心,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争做新时代的“治沙人”,不断书写防沙治沙的“乌海答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