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面微风送清新  湖光山色入画来 ----书写海南区农文旅商融合新答卷

海南区在文旅事业发展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写好“多色”文化融入“绿色”生态文章,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讲好人文故事  打响文旅品牌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海南区结合自然风貌、历史沿革、区域特点,通过一个个的“创意”,让“好风景”讲出“好故事”,“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产生较好的文旅IP效应,给游客带来不同的体验,使游客在游览中不仅“悦目”,而且“赏心”。

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美的风景也需要故事来吸引人。“我们要将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地域故事融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实现旅游业态价值的攀升。”海南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任洁说。

乌海小三线,是一个有着强烈时代烙印的名词。位于海南区的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全面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小三线军工企业系统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小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

经过多年建设,海南区高度重视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这类红色资源,多层次、多角度研究解读“三线精神,传承发扬地方特色文化,讲好乌海红色文化故事。

今年,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入围“内蒙古网红打卡地评选”推荐榜。

海南区通过推介,共开设了2个非遗特色精品旅游路线,让“非遗+旅游”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路径。游客可以体验不忘初心红色旅游线路,重温三线建设历史,感悟三线建设文化,也可以在黄河边漫步,品尝有机瓜果蔬菜,参观蒙医药博物馆,体验传统蒙医的博大精深。

今年,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全力打造“北方海南·黄河风”文旅品牌,创新推出“四季村晚”。在拉僧庙镇、巴音陶亥镇、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分别举办了春、夏、秋三季村晚、文艺展演、特色农产品展销……并且举办了“相约北方海南·弘扬北疆文化”海南区第二十九届广场文化艺术节,送上内容丰富多样、蕴含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

依托海南区已有文化资源,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创新推出“北方海南·游礼”文创产品系列大礼包,其中包含“红色情怀”“金色摇篮”“紫色浪漫”“绿色生活”四大主题礼包,将农副产品、原创文化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纳入其中,不断提升旅游服务供给水平。目前,“北方海南·游礼”大礼包已参展“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内蒙古文创旅游商品展”、第13个“中国旅游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并入驻“海南区中蒙俄特色贸易区”。自面市以来,“北方海南·游礼”大礼包累计销售额达282.6万。 

设施提档升级  “唤醒”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引客很重要,留客更关键。如何把“一日游”变成“两日游”甚至“多日游”,区文旅局进行了有益尝试。依靠党建联盟,赛汗乌素村转变思路,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举办“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提升知名度,让游客愿意来、更愿意留。

黄河西行客栈是一处集观光、民俗体验和农家乐为一体的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亮点,是国家3A级景区。景区中,黄河、沙漠、绿地、古朴民宿相互穿插在一起,有亲水台阶、望乡亭、水车及人工湖。客栈规划建设了文学创作基地、展览馆、民俗馆等,为游客体验景区的文化内涵创造良好的环境。窗花、涂鸦、园内的牌匾和屋角的灯笼随处可见,从室外的景观到室内装修,再到摆件和陈设,国风的雅致和西北的简约水乳交融,从一砖一瓦中都有文化的元素。

今年“五一”和国庆长假,西行客栈客房爆满,需要提前预订。海南区不断丰富的产品业态,让乡村旅游花式“圈粉”。民宿古色古香、干净整洁的环境、美味可口的饭菜,很快让这里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海南区规范民宿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让乡村更“吸粉”,进而助力全区文旅产业发展。

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被唤醒、带火了旅游,也带鼓了村民的腰包。“现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所以说绿水青山是我村的最大财富。”村民张学习说。

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眼下,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东风,催生了乡村旅游不断升腾的“烟火气”。海南区文旅局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依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探索景村融合、旅居休闲、户外营地、乡村文旅等微度假模式,推动一二三产、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建设以生态康养、研学露营、艺术写生、果蔬采摘、体育健身、亲子运动等业态共同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营造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城乡休闲新空间。

在全域旅游的大场景下,海南区各个景区、各个村庄充分发挥自身文旅特色,叠加发展优势,注重体验打造“以特色化为引领,组团式发展为合力”的旅游发展新业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品牌。

区文旅局围绕“文旅+农业”,丰富农业旅游体验产品,加大有机杂粮“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大米”“雀儿沟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开发力度;围绕“文旅+工业”,盘活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等工业遗址资源,打造可游、可赏、可品的工业旅游新地标;围绕“文旅+体育”,点亮赛事经济,打造自行车环湖赛、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开发徒步、骑行、攀岩等户外拓展等体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和拓展旅游的体验空间;围绕“文旅+文物”,合理释放文物资源;围绕“文旅+教育”,打造研学教育示范基地,让游客和学生在旅游体验中增长知识……区文旅局通过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不断释放。

今年,海南区开展“北方海南·黄河风”等线下及线上文化展演共895场次,服务126.65万人次,承办及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共11场次,服务3800人次。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8.6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908.97万元。

“要创新发展,让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成为挖掘旅游消费潜力的新亮点。当文旅市场加速回暖,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我们更要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以旅游挖掘文化内涵,让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更有温度、更有未来。”任洁说。

   记者:丁宇婷  

   编辑:丁宇婷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