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让青春之花在阳光下绚烂绽放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直以来,海南区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活动阵地,凝聚起全社会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质量发展。

突出实践锤炼

下好理念养成“先手棋”

周一早上,海南区第三小学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老师学生纷纷登台,用充满激情的朗诵和深情的歌声,倾诉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航向的灯塔,是能否成为勇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总开关”。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浇灌和栽培。

海南区持续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把“传承红色基因”“劳动美”“阳光成长”等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日常,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参与中提高。

传承红色基因,点燃青春之光。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紧扣“清明”“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深入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其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事业。在自治区“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中,海南区中小学生累计参与7068人,排全市前列。

立足学校教育

下好主要阵地“关键棋”

走进乌海市第十八中学劳动教育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菜地。在这充满生机的田间课堂里,学生亲手采摘蔬菜、挖掘土壤、施肥播种,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够展现自我,锤炼品德,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市十八中劳动课老师包吉祥说。

近年来,海南区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将文明校园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宣传阐释“五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校园每个角落、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校园环境育人功效不断释放,创成自治区文明校园3所、市级文明校园4所,达到全域覆盖。

同时,海南区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机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集中力量开展“护苗”专项行动,不定期对校园周边文具用品店、书店等场所进行专项检查,结合“全民阅读”“绿书签”等活动,构筑起少年儿童成长“精神防护林”。

深入挖掘发生在孩子中间的感人故事,发现和推荐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青少年典型。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目前,全区涌现各级新时代好少年44人,4人入选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激励更多孩子见贤思齐、向善向上。

加强社会联动

下好环境营造“引导棋”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参与其中。

海南区不断探索社会教育的多元化渠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发挥“补给站”作用,开展“奇趣暑期,科学相伴”“七彩暑期,童心逐梦”等活动,有效丰富学生校外学习生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互补。

海南区现有乡村学校少年宫3所。各校立足乡村实际,整合资源,建成音乐、绘画、图书、绢花、电脑、书法、棋艺等活动室,开设足球、毽球、空竹、柔道、剪纸、陶艺等活动项目,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足球联赛、文化艺术节等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举措,为未成年人点燃了信念之火,照亮了信心之路,海南区将持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每朵“花儿”沐浴文明的阳光,让每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记者:段维娜

编辑:段维娜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