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推进诚信建设工程提质增效

自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海勃湾区逐步健全完善区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诚实守信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全方位全覆盖抓诚信建设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水平。

图片

诚信+政务服务,使政府公信力得以强化。海勃湾区充分发挥政务诚信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政府失信行为集中整治,各部门积极联动,累计向70家企业清偿债务98.53万元,持续提升政府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印发《海勃湾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推动11项“一件事”开通试运行,创新推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审核”2个区域特色“一件事”,政务诚信水平提升带给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加强政务诚信学习培训,将政务诚信建设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开展培训2次,覆盖120余人。建立公职人员诚信档案,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对录用、调任的78名公务员进行信用核查,充分发挥公职人员诚信表率作用。

诚信+信用归集,使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通过印发《关于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建立守信主体行政服务“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公共服务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主体依法限制其申请财政补助补贴性资金、严格限制参与政府采购、限制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强信用修复指导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对失信企业定期开展排查,告知其信用修复申请方式、申请渠道、申请材料,主动提示警醒其信用风险升级情况,已指导29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对民生重点领域实施信用评价,按照企业信用等级确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抽取任务数或占比数,减少对高信用等级企业的监管抽查。开展排污单位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将参评排污的单位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进行归集,核算信用分值。经信用修复后,A级增长至70家,行业信用水平大幅提升。

诚信+社会宣传,使诚实守信成为良好风尚。海勃湾区积极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统筹全媒体矩阵,刊播发相关新闻稿件100篇(条),印发工作简报28期,宣传片“秉诚信之光,筑诚信之城”被“信用中国”网站宣传报道。用好公交电子屏、宣传栏等各类社会宣传载体,刊播诚信主题系列宣传视频6480余次,累计时长210小时。诚信个人、诚信企业和单位等各类诚信典型被自治区及市级媒体宣传报道7次。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诚信建设专题专栏,持续开展“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主题宣传,推送新媒体作品8条。营造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良好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诚信海勃湾的“代言人”。

诚信+公正司法,使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常态化开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督查,累计排查994人次,未发现有违反“三个规定”的情况。开展“帮信罪”专项监督活动,对公安分局办理的40余件已立案未移送审查起诉案件开展一案一评查,通过联席会议方式进行通报。对涉及“四超”专项行动的244件核查执行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加大司法执行工作力度。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