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餐厅:烟火气中传递民生温度

为老餐厅服务周边居民。

餐厅明厨亮灶,干净整洁。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一餐饭”看似小事,但对于许多空巢、孤寡、高龄的老年人来说,却是生活中的大问题,也是压在儿女心间急难愁盼的大事儿。近年来,我市从老年人最迫切的用餐问题入手,形成半径1公里的“中心厨房+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餐饮企业”的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暖心饭。

走访中记者发现,物美价廉、方便快捷的为老餐厅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燃眉之急,更受到一些中青年人、上班族的青睐。

方便实惠 老年人即享“美好食光”

3月12日,记者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长青西街的幸福居·凤凰岭街道美好食光为老餐厅看到,餐厅内窗明几净,十几张桌椅整齐地摆放在就餐区,整洁的厨房内厨师们正在忙着淘米焖饭、摘菜洗菜、切鱼割肉……到了中午,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这时,已有不少市民陆续前来就餐。

“给我来个烧茄子、肉末豆腐,再来个素菜就行。”

“米饭可免费续,馒头是纯手工老面的,需要另外交钱。您看主食要啥?”

“给我拿个馒头尝一尝。”

……

暄软的馒头、清脆爽口的蔬菜、味美料足的荤菜让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家里就我一个人,想做饭只能简单做一些,多数的时候在小区附近的面馆随便吃一口,总是重复着吃很乏味。”午餐完毕的侯娜英说,“自从为老餐厅开业以来,我就是这里的常客。两素一荤、两荤一素等菜品随意选择,馒头、米饭、包子应有尽有,很合我的胃口。”

居住在方园新村63岁的郝女士告诉记者,退休后她的生活丰富多彩,上午到公园里跳跳舞,再和伙伴们聊聊天就到了中午。“以前发愁的是中午回家做饭吃啥,现在顺路到为老餐厅解决午饭。各式菜品随便选,每天都不重样。”郝女士说,“花十几元钱就能订到午餐,吃得饱也吃得好,还不用为洗菜做饭、收拾盘碗而忙碌,何乐而不为。”

餐厅工作人员郑雅莉介绍,餐厅每天提供早、中、晚三餐。早晨,员工四五点钟到岗着手准备早饭,小米粥要熬得软糯且稠稀适度,包子要准备荤素两种馅料。到7点左右,小米粥、包子相继出锅,人们前来就餐。紧接着便开始挑选新鲜蔬菜,焖饭择菜,为午餐做准备。“我们菜品的价格较市面上的低,但菜品的质量、口感、分量绝不打折。当日所需的蔬菜、肉类当天购买,中午的饭菜绝不会在晚上二次销售。”郑雅莉说,“我们的馒头不是市面上批量进货,而是面案师傅使用老面发酵,手工蒸制,特别受老年人欢迎。”

走访中,不少为老餐厅按照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本着少油、少盐、松软易消化的原则进行烹饪,将菜品荤素搭配。餐标价格虽不尽相同,但菜品丰富、营养均衡,非常受欢迎。人们除了可以选择套餐,还能根据自身喜好单独点菜,柿子鸡蛋、香菇油菜、素炒豆腐、干炸带鱼、青椒炒肉等家常菜五花八门,且价格较一般餐馆优惠不少。

“如果有老人行动不便需要送餐,我们也会留下联系方式为其送餐到家中,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可口、热乎的饭菜。”一位为老餐厅负责人说。

安心、静心、舒心,便利、平价、安全是不少老年人对为老餐厅的评价,在家门口的为老餐厅让老年人尝到了家的味道,感受着家的温暖。

性价比高

中青年人瞄准“为老餐”

工作节奏快、一天两顿吃外卖,是不少人的日常。“最令人发愁的不是去哪儿吃,而是吃什么。”上班族小陈说,单位没有职工食堂,怎么解决午餐一直是个难题,去周边餐馆或者点外卖,每顿饭得几十元,让人“肉疼”,有时还会担心不健康等问题。正因如此,为老餐厅性价比高、营养搭配合理的“为老餐”成为一些中青年人、上班族的“心头好”。

在海勃湾区森林半岛小区的幸福居·凤凰岭街道悦享为老餐厅内记者看到,早餐时间人们熙来攘往,包子、稀粥、油条、砂锅面片等格外受欢迎。市民赵霞告诉记者,她家的早餐和午餐通常都在这里解决。曾经,为了给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做午餐,她常常是6点多钟起床,做早饭的时候还要给午餐准备食材,切肉、洗菜、淘米焖饭,为了节省时间甚至要做熟了,中午再热着吃。这样看似没什么,可对于她这个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庭的女性来说,感觉很累。上班时间常常打瞌睡,工作效率低不说,有时做的饭菜味道儿子并不买账。“餐厅就在小区院里,邻居老爷子经常在这里吃饭,听说后就来查看了解,感觉很不错。”赵霞说,“我俩如果选择在面馆吃面,一人一小碗外加两颗鸡蛋至少得20元,如果到家常饭馆点菜也得三四十元。为老餐厅的午餐套餐有肉有菜,搭配得当,还有赠送的小菜,一份最多也就18元,足够我们娘俩吃。最重要的是免去了做饭、洗碗等家务劳作,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在另一家为老餐厅内,男子利哥点餐后坐在一旁等待。他是餐厅的常客,一个人经营着肉店,三餐不是吃面就是在附近小馆吃,偶尔点些外卖。“我家店铺周边的饭馆全部吃了个遍,真的是吃腻了。前不久听顾客说社区活动中心楼下开了一间为老餐厅,不仅服务老年人,也面向社会开放,便来试吃。可能是刚开张,有打包盒,却没有筷子,第二次来就改进多了。”他说,“我现在顿顿都定在这里,想吃啥和服务员说一声,第二天保管准备妥当。”

市民小李认为,为老餐厅由政府牵头,经过重重筛选,严格把关,饮食安全肯定没问题,加之健康、实惠、快捷优势,是我们工作就餐的不二之选。

幸福居·凤凰岭街道悦享为老餐厅负责人王玉萍告诉记者,餐厅用房是向物业公司租的,加上人工水电等费用,一年的基本支出就达16万元。“套餐和菜品的定价低,餐厅地处小区院内,知名度不高,人流量少,每天的营业额全靠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支撑。”王玉萍说,即便如此,从去年接手到现在,她已经贴进去七八万元。

长青西街的幸福居·凤凰岭街道美好食光为老餐厅负责人何永胜告诉记者,政府免费提供的场地等硬件设施,每月还要支付人工工资、水电、食材损耗等多方面的支出,开业后的一个多月基本上处于赔钱状态。他表示,餐厅利润微薄,所以多销才是出路。而目前知名度不高,客流量少是赔钱的主要原因。中青年人和社区为老餐厅之间的双向奔赴,还需跑得更快些。这样,餐厅才能长期、有效地经营发展,为更多的人带来便利。

提质增效

打造养老的“温暖港湾”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和推动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幸福”养老为主题,以“十助”服务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提质增效,构建起“六级五边”一体化养老服务设施网络,让“颐养·乌海”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2023年,我市养老服务工作被自治区党委经验大起底专刊刊发,作为唯一的养老服务专题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据了解,2022年,全市83个社区(村)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88个,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均配备有助老餐厅、棋牌书画、健康运动、音乐舞蹈、康复理疗等功能室,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需求。

在解决老年人用餐方面,我市在88个中心(站)均设立了助餐点,在老年人口密集区和繁华地带建立了14个中心厨房,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小区门口签约了24个暖心为老餐厅,和全市规模型的餐饮行业签订助餐协议,形成了半径1公里的“中心厨房+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餐饮企业”的助餐服务网络,实实在在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暖心饭。

各中心厨房还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和用餐喜好,每日设计食谱,分类制作电子菜单和纸质菜单,老人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进行点单。同时,为全市九类特殊困难老年人配备CPU身份识别卡,给予“早餐2元,午餐4元”用餐补贴,百岁老人享受免单待遇,全市老年人均可享受8-9折用餐优惠。

为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在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点全部安装了闭路监控设备并接入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常态化督促各点位严格落实环境卫生、食材采购留样等管理。

同时,我市根据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设立居家社区服务包,实行自助服务,提供助医、助乐、助托、助浴、助洁、助急等“十助”服务,并积极拓展就医陪护、精神慰藉、临终关怀、旅居养老等服务项目,全力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刚性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已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283550人次。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打造“颐养·乌海”品牌,形成“幸福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效,让老年人在享有基本养老的服务中,看得见变化、触得到温暖、摸得着幸福。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