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里寻年味儿。
欢欢喜喜挂灯笼。
文化过年。
感受古老与新知。
博物馆里开盲盒,了解文物知识。
■新春走基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印刻在每个国人心中的团圆节日,年味则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这喜庆的美好时刻,无论是走进影院看一场或现实或科幻的电影,还是到博物馆接受古老与新知的洗礼,抑或是在图书馆里与先贤今圣对话、在灯展中静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辉煌,都能让人们品味到浓浓的年味儿。
龙跃新春,文化升腾。春节期间,我市各类文化场所坚持春节“不打烊”,推出各类文化活动,努力扮靓新春佳节,丰富市民文化生活。2月13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开馆,展出年画、剪纸、春联等作品,供市民欣赏;2月15日至23日,市博物馆每天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让参观者深刻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体验各项文化活动;2月15日起,市科技馆也将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让市民在科技馆里寻年味……一项接一项的文化活动不仅为市民营造了浓浓的年味,也推动了全市文化的繁荣兴盛。
市民吴芳语带着父母和孩子们一同参观了展览。“这么多展览我们挨个看了一遍,最喜欢的就是年画、剪纸展。那些作品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又融入民间手工技艺,充分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吴芳语说,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过春节,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新春礼物。
菜飘香,炉火旺,年味儿在民俗里。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尽管各地的春节民俗不尽相同,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和顺的祈盼却是相通的。无论是走进超市置办年货、选购窗花,还是在家中做上一桌热腾腾的年夜饭,抑或是在夜幕降临之后与亲朋好友一起赏花灯、点旺火,这些春节民俗,都寄托着人们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当夜色降临之时,一串串、一盏盏彩灯照亮了城区的大街小巷,点亮了春节的夜空。无论是道路两旁流光溢彩的“流星灯”,还是市人民广场等处摆放的大型彩灯,都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合影留念。“太梦幻了,太震撼了!”市民郝全保一家在市人民广场欣赏花灯时说道,“夜晚的市人民广场犹如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盏盏寓意美好的彩灯让我们一家五口流连忘返,真的太美了。”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在队里点一炉旺火,希望兄弟们来年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海勃湾区滨河消防救援站消防员王志伟告诉记者,今年也不例外,他和同事们早早就架起了炉火,等着23时一起点亮旺火,欢欢喜喜过新年。
正月初一,拜年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活动。春节拜年的习俗早在汉代时就有了记载,时至今日,人们的拜年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视频拜年、互发电子贺卡等网络送祝福的方式让年味更具质感;集五福、抢红包等新玩法为传统节日带来了更多新鲜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上,人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年夜饭,既让年味弥漫,又生动地诠释出了新时代的幸福味道。“现在家里吃年夜饭的情景就是长辈们说说笑笑,儿孙们拿着手机抢红包,然后相互分享喜悦,这样的春节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更为热闹。”家住海勃湾区滨河华府的曹伟佳说。
龙腾日月新,年来合家欢, 年味儿在银幕里。 海勃湾区新华大街某影城的工作人员小李已在影院中连续过了3个春节,他亲眼见证了一年更比一年火爆的春节档。“虽然春节期间工作量大,但看到这么多观众可以开开心心地过大年,我这心里也特别开心。”小李说。
正月初一,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影城看到,售票处、自助取票机前以及检票口处都排起了长队。市民王凯和女朋友抱怨道:“今年的电影票也太难买了。”王凯从手机上打开网上购票界面对记者说:“你看今天下午6点以前的这几部电影都没有好座位,只剩一些边边角角的座位了,而且还没有连座。”
“春节档上映的《飞驰人生2》是喜剧片,趁着过年休息,我和丈夫商量带着4位老人一起来看电影,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现代的大银幕。”市民敖程程说,父母们看完电影都特别开心,不仅被影片的笑点所感染,更被她和丈夫的孝心所感动。
春节期间,田浩然和同学们多次走进电影院。“今年春节档的电影都特别吸引人,我们已经看了2部影片,今天准备看《第二十条》。”田浩然告诉记者,春节档的票特别紧张,他们只有提前购票或是选购时间段不太好的场次才能有好座位。
海勃湾区人民路某影城的工作人员王悦表示,随着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文化需求的增加,春节期间走进影院已成为不少市民的“刚需”。“今年春节档,多部影片于节前就开启了预售模式,大年初一和初二,几乎场场爆满。”王悦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欣赏口味和观影需求,多部影片上座率较高,开启了“合家欢”观影新模式。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年年有新岁,岁岁有新春。在浓郁的年味里,人们的幸福感升腾而起。这个春节,人们过得更加精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