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社区活动室内同台竞技,乐享幸福生活。(王超 摄)
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能满足怎样的生活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早餐店点一份热气腾腾的早点;到楼下的菜市场挑选几样新鲜的食材,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去社区便民中心领取代收的快递,修理坏了的衣服拉链……
如今在乌海,“一刻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3年12月25日上午8时许,家住海勃湾区德顺祥庭小区的高竹梅结束晨练到附近的超市买完菜后,刚进小区就遇到了邻居吴万霞。
“又去社区活动室打扑克呀?”
“是呢,你也一起来哇?”
“我一会儿要去社区医院做个理疗。”
“时间来得及吗?要不中午来我家吃吧。”
“来得及!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从高竹梅和吴万霞的聊天中,记者感受到了她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便利。
和高竹梅、吴万霞一样,如今我市不少居民都享受着“近在咫尺”的幸福生活,而这都得益于我市倾力打造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在海南区华苑社区附近,早餐店、干洗店、建材五金店、超市、药店、美发店、果蔬店等店铺相邻。“现在无论是买菜、买药,还是洗衣、理发,基本上15分钟都能到,非常方便。”家住该社区的王娜娜说。
类似的场景在我市各个社区比比皆是。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书法室、电影院、公园、健身场所等也都离小区不远。
在乌达区新达街道新达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0岁的刘连栓在新装修好的书法室练习书法。他告诉记者,从家里步行到书法室只需10分钟。不仅自己练书法,他还免费教授辖区居民练习书法,组织社区书法爱好者开展各类书法活动,感觉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幸福。
2023年12月24日11时,家住海勃湾区海北街道狮城社区的魏进财从小区步行10分钟后,就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里吃完午餐后,他先去餐厅隔壁的果蔬店买了新鲜水果,随后又来到马路对面的超市选购鲜奶和面包……在十几分钟路程的“生活圈”里打理好衣食住行,不仅是魏进财的日常,也是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生动写照。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给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家门口的幸福”。
2022年以来,我市将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作为加快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乘着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的东风,通过打造集“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为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逐步实现全市社区服务体系便捷化、配套功能设施完善化、业态服务品质多样化、治理模式智慧高效化,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方方面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截至目前,全市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已有12个,涵盖11个街道、50个社区,服务居民44.35万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