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中国·乌海煤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开幕。高瑞鹏 摄
借“船”乘“风” 破浪前行
——我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加快落实五大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答卷2023系列报道⑪
如果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客商是“船”,资金是“风”,那招商引资就是借“船”乘“风”。2023年,我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理念,在招商引资上再聚力,在项目建设上再聚势,在服务保障上再聚心,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破浪前行。
坚持高位推进 构建招商引资“大格局”
人勤春来早,招商马蹄疾。2023年1月30日,“新春第一会”——全市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新春伊始,进一步树立了大抓招商引资、大抓营商环境、大抓项目建设的鲜明导向,全面吹响了全力拼“开门稳”“开门红”的奋进号角。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干部建功立业的主战场,坚持高位推进,强化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建立全市“一盘棋”工作机制,让招商引资工作统筹有力、方向清晰。
为高效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2023年,我市印发《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下达各区、各部门2023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制定《乌海市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点》《乌海市2023年招商引资重大活动计划》,明确招商引资“路线图”“时间表”,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
招商引资是个系统工程,更是干部作风好不好的试金石、工作效能高不高的试验场。我市印发《乌海市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各区、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情况实行“旬调度、月通报”,推动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
主动精准招商 激活经济发展“原动力”
开年就大干、开局就加速、起步就起势。早在2023年第一周,市委书记唐毅即带队出发、率先“出征”,赴重庆、上海访企业、谋合作、话发展,以只争朝夕的作风和干劲,开启新年招商之旅、学习取经之旅。
抓招商引资就是要抓项目来源,大项目、好项目是“稀有资源”,因此一天不能等、一刻不能停、一秒不能误。我市始终保持“求商若渴”的态度大抓招商引资,突出“一把手”招商,实行“全员”招商,抢抓机遇、主动出击、靶向对接,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出去”,招商引资小分队精准“引进来”,持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为经济发展不断引入“源头活水”。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队赴外招商21批次,成功推动浙江万利纺织机械、广州融捷、龙源电力等一批企业项目落户我市。
全市组建4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共派出123个工作组、580人次,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考察企业及行业协会399家,接待来访客商321批次、973人次。
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高效推进专题招商,举办乌海籍外地企业家迎新春座谈会、福建莆田和浙江台州招商推介会、煤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等大型招商活动17场次,开展定向招商推介,参会人员3000余人次;举办春季、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45个,协议金额达912.99亿元;组织浙江中成控股、北京建龙重工、内蒙古三维新材料等企业参加自治区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现场签约项目25个,协议金额达661.7亿元。
招商引资既要打好“主动仗”,又要做到“有的放矢”。我市精准定位招商路径,2023年新编制招商引资储备项目40个,项目库项目总数增至220个,规划总投资约2777.8亿元。我市牢固树立链群思维,坚持“龙头+配套”的招商思路,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研究制定“两图、两库、两表”,梳理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157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形成招商引资目标企业清单。我市认真落实产业链链长制,聚焦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精细化工、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集群链群,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
强化服务保障 提升项目落地“加速度”
近日,记者在位于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的内蒙古美邦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四氢呋喃、1000吨离子液催化剂项目施工现场看到,车辆穿梭、人员奔忙,四氢呋喃车间旁,吊车在进行设备吊装作业;管廊上,施工人员在进行管道和电缆桥架安装……虽然已是数九寒天,但施工人员的建设热情却依旧不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投产步伐。
当前,该项目土建工程已接近尾声,完成33个单体装置的基础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项目落地乌海以来,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乌海高新区管委会为我们提供了‘店小二’式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高效有序推进,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和真挚的热情,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乌海投资兴业的信心。”内蒙古美邦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峰说。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只有真正“落下地”“扎下根”,才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项目落地快不快,关键看干部作风硬不硬、服务保障好不好。我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制度,推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联和“一企一策”专班式包联服务,并抽调发改、工信、能源等部门干部组建“助企解难小分队”,深入企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纾困解难,全力护航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同时,我市扎实落实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挂图作战机制、前置服务机制、招才引智联动机制、金融服务联动机制,为企业和行政审批部门搭建“代办帮办”沟通桥梁,累计为107个项目制定前置服务登记表;通过人社部门归集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人才需求信息,解决企业用工需求1460余人;定期调度新签约项目融资需求,推动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需求约1.97亿元。
策马扬鞭、你追我赶,这是大草原或者赛马场上演绎的“速度与激情”。在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那就要像赛马一样,拼速度、比服务、赛成绩、争一流,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2023年以来,我市纵深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行动”,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各区、各责任部门确定的年度市级重点项目为载体,实行“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细化量化重点项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以挂图贴牌、排名比拼、督办考核等措施,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
2023年1月至11月,全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51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208.6亿元,同比增长23.5%。
2023年,全市296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完成形象进度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41%;1月至12月,全市预计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8.6亿元,预计增长19%,连续2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是全市上下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工作状态书写的招商引资答卷,其解析了乌海招商引资的“实践密码”,释放了“到乌海投资兴业”的信号。
招商引资只有冲锋号、集结号,没有休止符。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链引群,持续在招商引资上下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积蓄强劲动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