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

103年峥嵘岁月,从光明理想到盛世华年,不变的是初心使命。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枚党员徽章就是一份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为民宗旨,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实,高质量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深入农区、社区、企业……将镜头对准奋战在改革前沿、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展示他们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为奋力谱写乌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编者


默默坚守 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在乌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地下厂房工程施工现场,电钻声、敲击声、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锚索锚固钻机、单臂锚杆钻机努力“工作”。有一个人,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手拿手电筒,时而弓身检查机械设备,时而用手电筒查看作业面,时而与施工单位负责人商讨施工事项,他的鞋子上沾满了泥土,身上覆盖了一层灰尘,十分引人瞩目,他就是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党支部书记、工程管理部部长刘岩。

今年44岁的刘岩,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怀揣着对水电事业的向往,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抽水蓄能行业,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工程不等人,这是我们广大建设者的共识。目前,电站项目上水库、下水库、地下厂房工程都进入了最‘吃劲儿’的建设阶段,任务重、工期紧,必须不间断施工。”刘岩说。

除了过年回了趟家外,刘岩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待在工地上,坚持以身作则,始终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项目高效有序推进。他说:“身为党支部书记和部门负责人,我必须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干、带领干、带着大家一起干,与大家一起坚持到项目完工。”

工作20多年来,刘岩始终扎根建设生产一线,曾全程参与了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先后获得乌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电“担当作为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担任着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检测与修补加固专委会委员。

像刘岩一样始终坚守在重点项目建设岗位上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默默奉献,与时间赛跑,与天气抗争,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他们用奉献和担当彰显了共产党员的风采,用坚守和实干书写了劳动者的光荣篇章。


基层治理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指数。如何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乌达区新达街道爱民佳苑社区党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希望你们畅所欲言,共同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建美好家园。”近日,在乌达区新达街道爱民佳苑社区的“小板凳”课堂上,社区党委书记甄丽鼓励大家积极发言。

“希望社区督促物业维修破损路灯,解决老百姓夜间出行不方便的问题。”

“希望小区增设健身器材,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

10多位居民围坐在一起,纷纷说心声、讲困惑、提意见,社区干部认真记录、现场解答,力争把群众的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

2021年,爱民佳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辖区居民满意度为目标,充分考虑辖区党员群众的特点和需求,推出“党建引领促创新、党建引领促治理、党建引领促提升”三大主题特色的“小板凳”课堂。同时,社区党委把“小板凳”课堂作为打牢基层组织阵地的有力举措,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实现“收集、协商、落实、反馈”闭环管理,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现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门口就有公交站,出行便捷了;新建了助老餐厅,吃饭方便了;提出的诉求,社区主动监督解决,日子越过越舒坦了。”爱民佳苑社区老党员王祥说。

爱民佳苑社区党委的“小板凳”课堂是我市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新路径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各街道、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组织触角、网格触角扎根在一线、资源力量整合在一线、为民服务开展在一线、困难问题解决在一线,通过做实社区“小细胞”,推动社会“大治理”,不断为辖区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美好色彩。

如今,随着一个个创新举措的落实,全市党员、群众、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升,我市焕发出基层治理的勃勃生机。


党建引领 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走进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党员示范试验田种植项目的玉米地,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玉米苗长势喜人,合作社委托种植方孟保收正在田间查看玉米苗的长势。“看这玉米苗长得多好,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孟保收说。

据了解,该项目是由泽园新村党委牵头,以89名党员为主体,自愿出资,实施糯玉米新品种“禹甜糯9号”党员示范试验田种植项目。项目利用泽园新村党员实训基地44亩耕地种植,6月初完成了播种,预计9月初收获上市。运行过程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试验成果将无偿面向全辖区推广、应用。

在第二个项目地,泽园新村农旅综合体玻璃大棚内,村民们穿梭在瓜田间,正忙着翻土、浇水,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我不仅是工作人员,还是种植‘慧兰’小吊瓜的股民。每天看着一颗颗小吊瓜茁壮成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泽园新村村民李云华说。

泽园新村党委依托农旅综合体玻璃大棚种植“慧兰”小吊瓜,提升产品质量,力争让该品牌符合标准,贴上“富硒”标签。在产出好产品的同时,打响地标优势农产品“大漠湖镇”品牌,推动产业增值、群众增收、集体增效。

近年来,泽园新村党委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

“随着泽园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户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接下来,泽园新村党委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居民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任与认可,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致富‘同频共振’,激发出乡村自治新活力。”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党委书记李军说。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我市各镇、村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促农户增收,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个个特色产业活力迸发,一座座和美乡村生机涌动。


扎根生活沃土 为人民放歌


近日,在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馆,舞蹈《你要跳舞吗》拉开了乌海乌兰牧骑演出的帷幕。随后,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马头琴组合表演《神韵》《万马奔腾》……精彩的节目不断上演。

“太精彩了,再来一个。”每一个节目结束,台下师生都鼓掌叫好。“我听说过乌兰牧骑,以前一直觉得他们的演出可能会相对传统,没想到今天有乐队表演、流行歌曲演唱,都是我们学生爱听的,我全程录像准备休息的时候拿来回顾。”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石晶说。

这是乌海乌兰牧骑基层演出的一个片段。近期,乌海乌兰牧骑开展“到人民中间去——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月”活动,进农区、社区、学校……每一场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乌兰牧骑的原意是‘红色的嫩芽’,现在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乌兰牧骑就是宣传党的政策、为百姓服务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乌海乌兰牧骑党支部书记、副团长刘星说。

乌海乌兰牧骑通过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交融、传统表演模式与新颖节目设计相统一的表演形式,融合“文艺+宣讲”“文艺+政策”“文艺+辅导”等方式,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用歌声与微笑汇成了我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特别期待乌兰牧骑的下乡演出,每次都会提前带着孩子来占个好位置,村里的其他人也是一样。他们的演出丰富多彩,增添了我们的生活趣味。”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居民周得燕说。

与群众的距离近不近、老百姓对演出满意度高不高,是乌兰牧骑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乌海乌兰牧骑像朵朵“文艺花”绽放在乌海大地上,成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让文化惠民工程惠得实、惠得广、惠出彩。

“我们将继续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精准对接老百姓的文艺需求,让演出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担当起‘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称号。”乌海乌兰牧骑团长张凯说。


交通管理要下“绣花功夫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海勃湾大队副大队长郝帅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党员民警,作为一名党员民警,他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绣花功夫”做精做细交通管理工作。

在海勃湾区2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上下学期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海勃湾大队的党员民警辅警们雷打不动地坚守护学岗。

今年4月,郝帅在海勃湾区第五小学进行护学岗值守时发现,乌兰路与狮城街路口上下学时段常出现车辆抢黄灯通过,被人流阻断后滞留路口的情况,影响整体通行效率。

回到队里后,郝帅没有急着下班,而是立即到大队情指中心分析视频监控。根据现场情况和视频分析,郝帅琢磨出在护学的高峰时段,将路口原南北方向同时放行改为南北方向依次放行的信号灯配时方案。

第二天,该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调整为先由北向南放行24秒、再由南向北放行24秒,解决了车辆滞留路口的情况,并保证了学生过斑马线时安全通行,高峰时段4个方向排队的车辆也均能在1至2个信号灯周期内通过,新的配时方案受到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因为多年出色的工作表现,2023年5月,郝帅被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在他的带领下,以“郝帅工作室”为班底的情指中心,逐步整合视频、平台、设备等海量数据资源,通过勤务模式改革、创新视频巡查方法等方式,将大队情指中心打造成为我市主城区的智能交通指挥“最强大脑”,主城区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我的工作就是通过努力付出,换取人民群众的平安出行,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警察,我义不容辞。”郝帅说。

与郝帅一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海勃湾大队党支部的党员们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推动勤务模式改革等方面始终冲锋在前。遇节假日或大型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在重点岗位带头干;遇特殊恶劣天气,全队党员民警辅警全员上岗,在雨雪天气中一工作就是一整天,保障群众平安出行。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使命,为我市居民平安出行保驾护航。


勇当数字化转型“先锋队”


走进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乌达电石公司生产厂区,“科技感”扑面而来。6台8.1万kVA大型密闭电石炉“火力全开”;电石出炉机器人“进退自如”;全球首套电石转运自动化、无人化控制系统让电石冷却全流程“纵享丝滑”……各种传感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石生产过程中,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而这些都是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贡献智慧和力量做出的成果。

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乌达电石党支部成立于今年2月,共有党员15名。从“掌舵领航”的“70后”,到“中流砥柱”“80后”、技术骨干“90后”,再到“后浪”可畏的“00后”,他们勇当企业数字化转型“先锋队”,为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冲锋陷阵。

乌达电石公司电石分厂副厂长、党员郭明明有着17年电石生产经验。2023年至今,他全程参与了6台8.1万kVA大型密闭电石炉建设、生产的过程,组织技术人员编制电石炉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为后续的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00后”党员屈璐明2023年入职乌达电石公司仪电分厂,成为一名运行电工。别看他年龄小,面对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自动化系统却一点儿也不发怵。不懂就问、勤勉好学、付诸实践是他快速熟练掌握新设备操作和维护方法的“三大法宝”。在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下,仪电分厂50余名职工通过不间断的理论学习和实战维修经验积累,目前已能自主排除80%以上的设备故障,有效保障了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自党支部成立以来,生产厂区随处可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工作身影。他们在生产一线勇挑重担,积极发挥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乌达电石党支部副书记李东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