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织密候鸟迁徙“保护网”

民警沿湖巡查。 (曹艺 摄)

夕阳西下,候鸟翔集。 (宝音夫 摄)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随着天气转暖,乌海湖迎来第一批“老朋友”。在滨河新区滨湖路,白天鹅、赤麻鸭、秋沙鸭等候鸟嬉戏觅食,它们引吭高歌,畅快欢鸣。

3月5日,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民警、辅警沿黄河乌海段开展巡查,严密监控候鸟迁徙动态,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生存空间。“随着黄河乌海段的开河,越来越多候鸟飞抵我市,我们全面开展‘春季候鸟保护’行动,通过实地巡查、无人机巡查、视频巡查等方式对候鸟迁飞通道、迁飞栖息地等区域开展巡护值守,消除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隐患。”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支队长刘殿英说。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市公安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决扛牢黄河入蒙首站首责,与我市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宣传工作,常态化巡护、值守、排查,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环境和疫病疫情的监测、记录、分析,为科学制定保护方案打好基础。

在有着“黄河入蒙第一村”之称的海南区万亩滩村,近日聚集着几千只灰鹤、鸿雁、赤麻鸭等候鸟。全市公安机关各级环食药侦部门会同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对辖区集贸市场、花鸟市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和经营场所、餐馆饭店、网络平台等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非法猎捕、收购、出售、携带、寄递、食用候鸟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我们严格落实日常巡查、每日检查、重点区域排查的‘三查’工作机制,纠正不当的人鸟互动行为,加大文明观鸟宣传力度,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此外,不断加强沿乌海湖技防建设,对打击非法捕捞、保护候鸟、约束游客文明观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公安局滨河分局局长张平说。

近日,市公安局滨河分局接群众求助,称黄河边有一只受伤的鸟儿伏地不起,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经初步判断,该鸟儿为赤麻鸭,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这只赤麻鸭翅膀受伤,民警立即联系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待其符合放飞条件后将放归自然。

“一旦接到群众提供的线索,我们会第一时间前往目的地,本着有求必救、有救必速、救而有效的原则,确定野生动物物种,并联合相关部门对受伤野生动物实施救护。”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政委黄勇说。

除加大文明观鸟宣传力度、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外,民警还常态化监测黄河滩涂是否有携带传染性疾病的鸟类,并向周边居民发放联系卡,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筑牢候鸟迁徙安全屏障。

时下,沉寂了一冬的乌海湖又迎来春季候鸟迁徙高峰期,各景区的游客也比往常多了许多。连日来,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和市公安局滨河分局的民警、辅警在乌海湖一号码头和沿湖路等重点区域开展巡逻,遇到市民游客,就向他们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发动更多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黄河乌海段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我们结合季节特性和辖区地形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乌海湖、万亩滩湿地、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沿岸等候鸟迁徙通道和停歇地、繁殖地等重点区域的巡护、值守、排查工作,号召全民共同守护河湖生态环境安全。”刘殿英说。

去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市公安局全面提高对黄河流域的巡查检查频次,立足主责主业,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工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公安力量。

市公安局按照市河长办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河湖警长制,结合世界水日等节点,广泛宣传关于河湖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实行河湖警长制取得的成效及典型经验。同时,不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建立沿黄流域盟市公安联动联治机制,进一步加强我市与周边盟市对于打击黄河流域违法犯罪的工作合力。

“我们通过‘技防+人防’工作模式,落实重点区域排查机制,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与各相关部门、志愿者等共同守护我市生态环境,形成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强大合力。”市公安局滨河分局政委王珺平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