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下基层” 书写“民生答卷”

近年来,海勃湾区滨河街道党工委引领广大基层干部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做到脚底沾泥、心中有数、手上有招,积极破难题、促发展。



做好“晴雨表” 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


滨河街道组织基层工作者通过定期入户走访和建立微信群联络等方式,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对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滨河街道聚焦群众就业需求,组织各社区对辖区内企业、超市、门店等用工单位进行走访,做好用工需求登记。同时,向辖区待业、失业人员推送招聘单位岗位信息,组织有就业意向的人员参加各类就业政策指导和技能培训。


针对滨河二期流动商贩路边摆摊引起交通拥堵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报街道,后经多方协调,在附近辟出空地,为商贩提供专属经营场地;针对滨河二期工地建设施工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滨河街道建设临时停车场1万平方米,有效规范了停车秩序……今年以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群众反映、实地走访了解群众诉求,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4200余件,将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厚植睦邻文化  当好政策“宣传员”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才具有成效。滨河街道始终坚持履行好以旗帜聚民心、以文化育新人的使命任务,围绕“睦邻文化”,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将党的声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


滨河街道在中河源社区举办海勃湾区首届社区睦邻文化节暨滨河街道乡村文化节,在社区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服务活动,推进睦邻文化多点开花。聚焦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推进文旅融合一体发展,制定“母亲河之路”特色项目方案和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方案,打造高质量“睦邻文化圈”。组织辖区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社区居民等成立“睦邻百姓说”宣讲团,创新宣讲模式,用家乡话讲身边变化,深化拓展“四教融合”,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依托“睦邻百家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享文化、品美食、观节目、唠家常、共娱乐、谈发展等最具“烟火气”的方式,让“陌邻”变“睦邻”,让“百家”成“一家”,真正增强凝聚力。


打造“解忧铺” 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滨河街道党工委不断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倾听群众呼声,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街道对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进行集中会诊,今年以来,共化解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件,真正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格局。积极践行“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依托“睦邻议事”人民议事平台,扎实推进“深入群众问事、采纳群意理事、多方协商议事、集中力量办事、持续跟进督事、邀请群众评事”的睦邻议事六步工作法,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真心诚意解民意  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就是街道为民服务的“关键事”。滨河街道坚持用好“一线工作法”,将服务队伍下沉、服务阵地前移、服务质量提升,落脚最小单元,把“看不见”的研究转变为“看得见”的行动,真正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街道全力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先后打造了君正华府等一批“智安小区”示范建设项目,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力推进镇北社区、中河源社区的老旧平房改造;扎实推进清洁取暖项目……通过多方合力、多措并举,滨河,真正带给居民稳稳的幸福。


与此同时,滨河街道还利用闲置房屋改建“特色小镇”,大力发展集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餐饮住宿、文化大集等项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强化“银铃服务”。今年以来,滨河街道累计为群众提供助医、助餐、助洁、助聊等“十助”服务1.8万人次;打造“睦邻餐厅”通过“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的助餐服务网络,提供价格优惠、营养美味的一日三餐……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次次的精准服务,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攀升。


“深入基层,身在现场,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今后,我们将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力以赴推动‘四下基层’落地落实、提质增效。“滨河街道党工委书记边宇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