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多措并举抓好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机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科学优化农牧业布局
今年,乌达区按照《乌达区关于深入推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乌达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2024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分别与乌兰淖尔镇、苏海图街道办事处、三道坎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完成粮食产量达到0.03亿公斤任务,创建1个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推广示范区、完成1个大豆玉米耕地轮作项目,全力推进粮食生产。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坚持将农牧业农区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力争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区比例总体达到9%;另一方面,推广“金融副村长”模式,力争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同时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制定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流程管理监督预警规则,严格专项资金预算执行。
同时,乌达区农牧水务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目前,完成粮食种植面积0.71万亩;完成蔬菜2700亩种植面积;完成能繁母猪存栏200头目标任务,肉类总产量0.04万吨;积极推进青贮玉米及苜蓿种植,已完成青贮玉米种植任务500亩,优质苜蓿种植任务500余亩,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饲草种植任务。
此外,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做好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调控,规范政策性粮食日常管理,定期开展巡查,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做好蔬菜、粮、油、肉、蛋、奶等产品价格调查监测,及时公布价格变化及调查监测结果。
强化科技示范引领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盯目标任务、抢抓施工关键期,立足“农田细碎化”的区情实际,全面推进土地并块或置换,使农户承包地集中连片,降低细碎化程度,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顺利竣工。截至目前,乌达区已完成高标准农田“田、土、水”工程建设8900余亩,已完成投资5280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71%,“路、林、电、技、管”计划在10月前完成。
针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完成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安装需求摸排,安装15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积极推广滴灌、微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方式,实施温室精准灌溉技术,打造节水型设施农业,每亩减少农业用水 230.2立方米。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全面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目前已经完成免疫工作。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规范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截至目前已申请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800元,已完成发放;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培训及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治,大力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通过施用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推广水肥一体化、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农户达产丰收。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强化科技创新,引导农业公司引进优质番茄、水果黄瓜等7个新品种;补齐葡萄机械化作业短板,葡萄埋藤机已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广泛开展农药、化肥、地膜科学使用宣传引导,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免费向289户农户发放约36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面积8000余亩。
深挖消费市场潜力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引导基础好、区域示范作用强、带动示范效果好的产业和产品,按照“蒙”字标认证管理办法和系列标准组织生产。目前,乌达区已有“金奎”“漠中牧果”“吉奥尼”等优秀品牌,同时吉奥尼、绿农永胜、森泰等葡萄种植企业挂签“乌海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
乌达区推动农区电商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与邮政快递协同发展,助推产品销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市乌达区分公司充分发挥“邮政在乡”优势,以“一市一品”农特产品进城项目为抓手,采用线上邮乐网、线下网点优惠购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户销售鸭蛋、吊瓜等农特产品,产品交易额2万元。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促进“农+旅”整体提档升级,涵盖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综合游玩线路,充分吸引乌海周边游客,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着力打响“大漠湖镇”特色文旅品牌。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将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调动农区居民种粮积极性,真正把“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