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大街小巷整洁干净,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温润心田;好人故事层出不穷,乡村文化如沐春风……我市各乡村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散发着文明气息,一首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乐章正在乌海铿锵奏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自治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以先进典型选树、文明实践养成、乡村移风易俗等工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乡村文明新风建设,树文明新风尚,净化乡风民风。
建设美丽乡村 按下人居环境“美颜键”
走进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黄河西行客栈,一幅“农业强、农区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黄河在乌海境内北上,却在此转弯西行,黄河西行客栈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蜿蜒的黄河旁。近年来,赛汗乌素村通过政府扶持、村企联建等方式,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出黄河风景体验、黄河美食品鉴、黄河考古探寻和乡村休闲旅游等活动,让乡村更有看头,让村民有了奔头。
漫步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整洁的村道上,一排排房屋被绿树环绕,显得格外清丽雅致。一户户农家小院依农田而建,街道小巷卫生整洁,村民在红花掩映的广场上聊天休息,孩子们嬉戏玩耍,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特别大,住房条件改善了,乡村道路硬化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在王元地村的文化大院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谈论着村里的变化。
“更大的变化是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王元地村第一书记胡国鹏说,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深入人心,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早上起床先打扫院子,有游客来也热情招呼。
王元地村的变化,只是我市乡村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
行走在各乡村,一面面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地方民俗等内容的文化墙成为一道道风景。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在乡村激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加强文明实践 织密便民服务“幸福网”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引领,社会发展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文明实践推动。
“我要把扇子画得漂漂亮亮的,送给妈妈,让她感受清凉。”近日,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公益小课堂上,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用画笔在扇子上描绘出鲜艳的花朵、漂亮多彩的房屋……画好后纷纷拿着扇子送到父母手中,并送上贴心的话语。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乌海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从层级设置、盘活资源、健全队伍等方面,指导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促进我市各区、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并常态化开展活动。目前,我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6个,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我市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聚力鼓劲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在文明村镇创建中走深走实,在群众中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温情与活力。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有效服务好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根本。我市持续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提供健康诊疗、安全防护、政策咨询、家电维修、免费理发等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把徐徐新风吹进群众心田,不断构筑起乌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培育文明乡风 筑牢明德守规“硬堡垒”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自从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后,红白喜事都按照‘规矩’操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没有了,大家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很多。”说起村里立下的村规民约,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居民刘明赞不绝口。
为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泽园新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并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村民等能人纳入“四会”组织,不断强化“四会”治理效能,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尚。
“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这是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贺美平家的家风家训牌匾内容。像这样的家风家训,在海南区拉僧庙镇辖区的曙光村、赛汗乌素村,几乎每家都有。
“挂在墙上的家风家训牌匾,讲述着每家每户奉行的处世之道,既是自我提醒,又能起到邻里互相监督的作用,汇集了整个村的正能量和凝聚力,引导着村民切切实实把家风家训落实到行动上。”拉僧庙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齐竞说。
近年来,拉僧庙镇坚持以家风家训为引领,深化农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构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借助优良的家风家教资源,依托草原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家风家训活动阵地,组织引导村民将制作好的家风家训牌匾悬挂在房屋门口或客厅醒目位置,时刻提醒自己遵循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让家训涵养家风,让家风带动民风。
如今,我市文明创建有声有色,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文明之花让美丽乡村遍地芬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