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以乌海优势农畜产品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不断优化行风作风,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服务惠农,促进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市市场监管局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步伐,积极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各项政策举措,促进涉农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提供注册登记前咨询服务,帮助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成功申报自治区首个住所标准化登记改革试点,率先在全区实现“标准化地址申报+住所承诺制”登记模式,将7个企业开办环节合并为1个,实现登记注册环节平均50分钟内办结,食品生产、经营等多个事项实现“证照联办”,全市企业登记网办率提升至99%。放宽企业经营范围登记和准入条件,建立企业准入、准营、准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材料齐马上办、材料不全容缺办、紧急事项24小时办”工作机制,创新推出经营主体档案迁移、变更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原来的迁入申请、档案移交、变更登记等4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办理时限压缩95%以上。促进推动全市经营主体量质双升,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中,商事登记指标连续三年进入第一梯队。
标准扶农,打造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市市场监管局以“蒙字标”认证为牵引,鼓励引导农业企业打造“乌海葡萄”等区域特色公共品牌,转变生产方式,增加收入。加强“蒙”字标认证培育工作,开展“蒙”字标团体标准研制项目征集,鼓励农牧业龙头企业自行研制团体标准。制定“蒙”字标农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企业目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专家深入企业实地帮扶。大力推进“蒙”字标宣传营销工作,引导获得“蒙”字标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会展活动,拓展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电子商务等销售渠道,扩大乌海农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目前,我市上报“蒙”字标团体标准项目研制计划2个,培育“乌海葡萄”地理标志用标企业6家。
监管护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市市场监管局结合2024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对化肥生产销售企业、农资销售门店开展专项检查,着重核查农资企业的生产销售记录、产品检验记录、合格证及产品相关标识标注等关键内容,督促农资生产、销售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积极配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市范围内销售的化肥产品开展监督抽检;向广大群众普及食品药品及农资产品质量、包装、检验等法律法规和识假辨假知识,引导群众合理消费、科学消费,提高自我保护和维权能力。截至目前,检查辖区农资经营主体34户,农村消费品经营户3家次,抽查化肥8批次、有机肥4批次,种子8批次,未发现违法行为。
节约助农,制止餐饮食品浪费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光盘行动”,将反食品浪费要求纳入企业“三人三责”。督促指导经营者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放置指示牌、设置制止餐饮浪费“红马甲”监督员,提倡引导群众按需点餐,推广小份饭、半价菜,鼓励顾客剩饭打包带走。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制止餐饮浪费专题培训班2个,培训餐饮从业人员170名,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培训考核合格率达100%。实施“红黑榜”制度,向社会公布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发现的正反面典型,发布制止餐饮浪费“红黑榜”5期,其中红榜32家,黑榜21家。开展“随机查餐厅”行动,累计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1120家,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饮服务经营者21家次,整改问题21个,立案查处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2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