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2024系列报道⑩
本报记者 王 超
2月23日上午,全市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诚信建设工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诚信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把“信用乌海”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传得更远,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创新,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生活中构建守信激励应用场景,让知信、重信、守信蔚然成风,让诚信成为新时代乌海的鲜明标识和亮丽名片。
“‘新春第一会’聚焦诚信建设,足见市委、市政府对于诚信建设的高度重视。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我们将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加快建立健全贯穿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魏兆东表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诚信引导和信用修复上下功夫,全面开展信用提升行动,有效引导企业依法文明诚信经营,提升企业年报的真实性,扩大社会知晓面,并加强信用修复引导,积极开展失信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指导,简化流程,帮助失信经营主体重塑信用。二是在信用信息归集和评价上下功夫,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涉企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完整归集,实现互联互通和互用共享,为加快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在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上下功夫,将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结合起来,探索推行“一业一查”模式,将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部门的监督事项有效整合,监督方式逐步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提高信用监管效能。
“2024年,我们将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工程,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各项任务落实,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加强政策出台前合法性审查和备案监督,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推动各部门细化、量化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整顿规范法律服务行业,推动实现全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及从业人员执业档案电子化,建立失信黑名单。”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王耀艇说。
“会议提出的诚信建设与我们今年工作重点不谋而合。目前,我们正结合辖区进出口业务实际,建立辖区重点企业信用培育库,引导企业开展AEO认证,让良好信用变成‘真金白银’。”乌海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李奇迹说,接下来,乌海海关将深入重点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守法规范、贸易安全等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指引,关企联络员实时跟踪指导,加强与职能部门和企业联系沟通,“手把手”协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持续加强AEO政策宣讲,选派信用培育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开展精准培育、重点辅导,提升企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拿诚信换通关便利”的共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