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2024系列报道⑩
本报评论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日前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释放出强烈信号:大抓招商引资必须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首先是讲诚信、守信用。
诚信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和亮丽的名片。2023年,我市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压力。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持续深入实施诚信建设工程,切实把“信用乌海”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传得更远,以讲诚信、守信用的美誉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政务诚信是引领和带动全社会诚信建设的“领头羊”。全市各级政府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依法行政、守信践诺,说到就要做到,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以政府的诚信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水平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既要“新官理旧账”,更要“不欠新账”,以领导干部的诚信换取经营主体的信心。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政务诚信监测治理机制和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纠治各类政务失信行为,以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带出明礼诚信的民风社风。
商务诚信是各类商务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我们要聚焦商贸行业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诚信教育和守信经营指导,坚决打击治理商务失信行为,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维护公平诚信市场秩序。要健全信用“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深化信用记录、“红黑名单”和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抓好“信易贷”平台建设,推动信用融资助力诚信经营,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社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既是发展所需,也是群众所盼。我们要拓展“信易+”场景应用,推行信用积分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着力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奖惩体系,让守信者得“甜头”,让失信者有“痛感”。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北疆文化”、乌海地域特色文化中蕴含的诚信价值理念,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加大诚信典型选树力度,讲好乌海诚信故事,营造“知信、用信、守信”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规范。
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我们要着眼实现更高水平的司法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完善司法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司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公正司法,坚决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诚信是金,更是金字招牌。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的道路上,我们要扛起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全面提升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切实把乌海人民讲诚信、守信用的形象立起来,让诚信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筑起更加牢固的信用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