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街道:“党建+协商”为群众解忧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破题?林荫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为笔,以协商议事为墨,绘就了一幅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画卷,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林荫街道将基层协商议事工作视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精心搭建基层调解平台,以治理为核心,设立“老主任调解室”,由4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牵头,引领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党员和辖区企业,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策群力。目前,街道、社区两级调委会配备72名专兼职调解员,其中3人获评海勃湾区三级调解员,3人获评自治区银牌调解员,成为调解工作的中坚力量。

街道聚焦群众需求,完善“小林解忧”议事体系,打造海馨“同心圆会客厅”、依林“阳光议事厅”等6个议事平台,构建起多层次、多主体、多联动的人民议事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召开研讨会、推进会17次,成功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1件,为群众搭建表达诉求的“直通车”。

针对就业、民生等5类非干不可事项,街道依托海区e家线上平台,开启“随拍即报”的“吹哨”模式,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确认、分类处置原则,对上报事项层层把关、分级研判。截至目前,累计“吹哨”21件,涉及15个部门,完成“答卷”29件。从环境整治到设施维修,从矛盾调解到政策落实,一项项民生难题得到及时解决,基层的“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了“暖心事”“安心事”。

面对信访问题,街道制定“四位一体”稳控台账,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信访代办员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信访矛盾底数,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同时,制定《林荫街道信访应急预案》,在重要节点值班人员坚守岗位,遇突发事件及时启动预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街道加强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两个一律”要求,做好诉求核实、矛盾化解和人员稳控工作。

街道吸纳管片民警、退役军人等加入“橄榄绿”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治安巡查、邻里调解等服务。目前,已成功调解邻里矛盾纠纷120件,开展法规政策宣讲100余场次,化解信访矛盾17次,有效防范风险隐患。同时,整合“党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之家”“政协委员之家”,构建“两代表一委员之家”,实现履职阵地共建共用。截至目前,开展履职活动23次,召开协商议事会议9次,收集意见建议14条,已解决8条,完成2个民生实事项目,解决5个民生问题,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林荫街道党工委将贯彻落实基层减负文件精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