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上,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消费维权与提振消费的紧密关联愈发凸显,毕竟,只有在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消费过程安全无忧的前提下,人们才会放心打开钱包,释放消费活力。
“保驾护航”要“听”得“真真切切”。要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维权渠道,加强消费投诉处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倾听消费者诉求,确保消费者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相关部门人员更应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立足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帮助消费者剖析其消费遇到的难题,并提出合理的消费及维权建议。
“提振信心”要“治”得“实实在在”。没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就没有良好的消费动力,侵害消费者权益就是侵害市场需求,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保护市场活力。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及时查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要综合用好约谈、公示、点评评议、公益诉讼等法定职责“工具箱”和维权手段“组合拳”;各级消协组织要深入开展消费监督,高质量开展消费调查,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实时更新投诉热点区域等信息,引导消费者避坑,并起到警示作用;还应加强对网络交易安全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通过强有力的监管,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安全、有序的购物环境。
“学会维权”要“懂”得“明明白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年来,随着网络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从过去对消费者维权的初步理解到现在逐步重视行动查处的转变。但仍有一些群众会因为怕麻烦、不懂法,无法维权进而放弃维权,还有老年消费者被骗的情形时有发生,这不仅需要家人耐心讲解,更需要社会媒介等进行通俗易懂的公益宣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做好消费维权工作,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系着民生冷暖。希望各方携起手来,积极听取消费者诉求,反映消费者意愿,解决消费者痛点,进一步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之盾,把消费维权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