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乌达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以便民利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导向,围绕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在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服务环境,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窗受理 一次办好
2024年9月,内蒙古昊瀚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先生到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了迁移登记业务,当天该企业就顺利领到变更后的营业执照,这是乌达区成功办理的首例市内经营主体迁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业务。王先生说:“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真是太高了,前几年我办理企业迁移,至少需要在迁入和迁出地往返3次才能办完,现在只需要在迁入地申请就能完成企业的迁入迁出,帮我省了很多事。”
自2024年7月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乌达区企业办事便利度指标水平,破解经营主体迁移登记两头跑、多次跑难题,乌达区全面落实迁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工作,通过简化流程、整合材料,进一步提升企业迁移的办理效率,真正实现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实现企业迁移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服务的优化升级,企业迁移登记办理实现即来即办。
乌达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坚定不移深化“三个一”改革,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目前,设置综合窗口36个,其中无差别受理窗口4个,分领域综合窗口32个(其中包含1个综合出证窗口),综合窗口可办事项增加到1278项,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目标;高质量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13个“一件事”集成服务落地见效,探索推出了破路破绿、医疗救助、廉租住房补贴、“无外线水气热”报装等“一件事”集成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及时落地,“只进一门、只对一窗、只跑一次”便捷高效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实现了政务服务从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的跨越式转变,将全区1493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和办理,全程网办率达95.58%、网上可办率达97.72%,即办件占比76.89%,承诺时限压缩占比86.19%,最多跑一次占比99.73%。乌达区在全市率先试行推出门头牌匾审批全程网办服务,实现审批业务不见面、网上办、零次跑。推动了“免证办”改革扩面提质,87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办事人员少拿甚至不拿材料,利用乌海市“免证办”数据调用核验系统,可实现83类电子证照、3类证明、2类政府部门核发的批复免于提交,少跑、少带、少填的“减证便民”效果显现。
帮办代办 服务前移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真的是将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样对待,让我深受感动。”2024年12月6日,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玺回忆起申请建设停车场的事情时,心情还有些激动。
2024年,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三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运行,企业发展迈向新阶段,但是厂区内停车位较少,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运输。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刻联系相关部门与企业座谈协商,寻找解决方案。最终,企业决定新建停车场,彻底解决问题。
“项目正式落地以来,帮办代办专员就与我们绑定了,从业务咨询、材料准备到挂牌、摘地、宗地测绘,每个环节都全程跟进,事事替我们想到前、做在前,让我们省事、省时、省心。”马玺介绍说,企业服务大厅为公司打开绿色通道,短短3个月,先后完成了挂牌、摘地、宗地测绘等程序。如今,停车场已正式投入使用,企业物流运输彻底通畅。
乌达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帮代办”,实现审批服务前移,主动送服务上门,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并坚持问题难题一次解、办事审批不出园,做优“园服务”,实行“代办帮办+产业开发区”服务模式,协助君正、宜化、东源等40余家企业完成帮办代办服务事项640余件,用“保姆式”服务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完善功能分区 提升便民效能
乌达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大厅进门处设置咨询、导办两台及帮办代办服务站,在二楼设置咨询导办分台,按照自助服务区、等候区、办事区不同的功能特点,配备相应设施,更换老式等候座椅为舒适沙发,增设填写区,咨询台配置打印机和复印机以及手机充电站、便民雨伞、轮椅等,帮办代办人员主动为有需求的办事群众全程帮办代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立足利企便民需求,中心在大厅设置企业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医保服务、便民服务、自助服务等多个综合服务专区,一二层规范设置2处网上办事自助服务区,配备智能化叫号系统、自助服务终端等设备,服务中心功能区更加清晰。
中心在大厅一楼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企业、群众投诉的问题当即受理,即时办结,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进一步提升。
乌达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将继续推行便民利企新举措,持续升级改造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着力打造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