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群众的宣讲活动、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扎根乌海大地,焕发勃勃生机,描绘出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2024年,我市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宗旨,锚定目标、固强补短、持续发力,在加强领导、拓展阵地、建强队伍、优化机制、打通资源、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立足群众之需
拓展文明实践阵地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党的声音与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我市立足自身实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整合全域资源,按照“三级组织”要求和“五有”建设标准,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按照“因地制宜、标准规范、功能配套、简约适度”原则,有效整合学习讲堂、党员活动室、综合文化站、草原书屋、“村村通”广播站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媒体服务平台“六大”平台。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街道办事处等公共资源,改造现有场所设施,实现服务、教育、实践三大功能的系统整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4年,在窗口单位打造了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50个,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中心、所、站应建必建的全覆盖建设任务。
我市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文明实践效能。聚焦“文体活动、文明行为、文明乡风、文娱活动、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新风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文明实践项目作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有效载体,举办“实践有我 礼颂中华”乌海市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集中展示活动,评选出10个优秀项目并给予扶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我市探索在10个居民小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互助服务点,打造群众身边的共享互助平台,进一步做实文明实践工作。
同时,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小区、绿地、口袋公园等场所打造18处小微亲子游乐设施,满足群众的亲子游乐需求。持续办好“文明实践广播站”,为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更换广播系统,并为全市14个行政村提供户外移动音响系统,用于实践广播站及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乌海市曲艺家协会等7支志愿服务队与海勃湾区1所、6站进行结对共建,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子、种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汇聚各方之力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日,海勃湾区海馨佳园小区里热闹非凡。在义诊区,来自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志愿者们忙着为群众测量血压、血糖,诊查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耐心地进行一对一问诊;义剪区中,辖区美发沙龙的志愿者们正专注地为居民修剪头发;书法区内,书法爱好者们提笔挥毫,书写时代新貌……这正是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如今,越来越多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我市遍地开花。
2024年,我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紧扣春节、端午、七夕、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与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1500余场次。春节期间,围绕“赏年画 过大年”主题,举办“新生活 新风尚 新年画”——文明实践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在机场、火车站、商场等场所,举办线下年画展览展示活动11场次;通过线上多种形式,开展“赏年画 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198场次。举办“强国复兴有我 文明你我‘童’行”庆“六一”文明实践活动,线上观看量超10万人次。此外,组织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开展“我与祖国共庆生”主题活动91场次,开展“回顾新中国伟大成就 重温75载光辉历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成就巡展暨百场爱国主义主题宣讲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邀请广大群众走进所、站观展,同时邀请市区讲师团宣讲员、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宣讲员、老党员等,同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宣讲活动。
我市还不断探索与创新雷锋精神的实践方式和方法,制定公布2024年“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计划,积极组织动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各雷锋学校等开展学雷锋活动。举办乌海市2024年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启动仪式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展示活动;开展“为梦护航助征程 爱心送考再出发”爱心送考、内蒙古民歌大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服务群众文明实践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培育文明乡风
涵育农区新风新貌
“自从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后,红白喜事都按照‘规矩’操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没有了,大家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不少。”说起村里立下的村规民约,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居民刘明赞不绝口。
为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泽园新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并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村民等能人纳入“四会”组织,持续强化“四会”治理效能,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尚。
“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这是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贺美平家的家风家训牌匾内容。像这样的家风家训,在海南区拉僧庙镇辖区的曙光村、赛汗乌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挂在墙上的家风家训牌匾,承载着每家每户的处世之道,既能自我提醒,又能起到邻里互相监督的作用,汇集了整个村子的正能量与凝聚力,引导村民切切实实把家风家训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拉僧庙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齐竞说。
202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印发倡议书、编排公益短视频、举办集体婚礼和青年派对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全市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倡文明 守信践诺树新风”“践行村规民约 破除陈规陋习”“小积分兑出移风易俗新风尚”等文明实践活动110余场次,有效引导农区居民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
载文明而驰,沐新风而行。新的一年,我市将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方式,持续打造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服务品牌,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