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源要素的有力保障和支撑。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把“抓统筹、促集约,做实要素保障”列为2025年要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强化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突破口,集中力量抓攻坚、补短板,以实际行动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当前我市资源要素短缺、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挥霍、浪费。必须牢固树立节约集约意识,统筹用好土地、水、绿电等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中,向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
土地要素在转型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我们要下力气破解土地制约,有效盘活存量,实施“低效工业用地”三年治理行动,加快新增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切实提高用地效率。要积极扩大增量,一手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一手抓好矿区周边生态修复土地置换指标,有效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要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让有限土地产出更大效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们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创建节水型企业、园区和社区。要开展跨区域、跨行业水权交易,盘活取用水指标存量,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水平,让有限的水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要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用好激励约束措施,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让全市各方面广泛参与节水。
大规模绿电消纳是自治区赋予乌海的任务,也是我们发展的优势,必须把任务做实,把优势用足。我们要在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上下功夫,加强与相关央企、区属国企合作,统筹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建设,加快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技术应用,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调峰能力,有效扩大绿电消纳规模,在全区率先建成稳定可靠、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
“三区一园”是产业的主要载体,我们要推进园区焕新提质,突出专业化、特色化,落实产业错位互补,推行“飞地”模式,破解同质化、内卷化问题。聚焦产业链拓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增强综合承载力。深入推进“腾笼换鸟”,清理闲置低效企业,腾出有效发展空间。健全以亩均效益为主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提高发展含金量。
抓好各类要素集约高效利用势在必行,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识,把市委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不断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为乌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