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评论 | 治环境 优生态 筑牢发展根基 ——二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把“治环境、优生态,筑牢发展根基”列为2025年要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为全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部署了重点任务,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和要求上来,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乌海生态本底脆弱、环境容量有限、历史欠账较多,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事关“国之大者”,事关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市人民切身利益。过去一年,我市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顺利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度目标,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 8年保持Ⅱ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要坚持把保护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彻底摒弃不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的观念和做法,持续用力治好环境,回应全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

治环境、优生态,要坚持问题导向。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面对环保督察出来的问题,不能等、不能拖,更不能弄虚作假,必须严格落实属地和部门责任,细化方案抓整改,紧盯问题抓整改,标本兼治抓整改,加强行政司法联动,以高压态势倒逼企业落实环保要求,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切切实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治环境、优生态,要坚持系统治理。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我们要以乌海湖淤积泥沙资源化利用和矿区治理一体化项目为切入点,统筹“五区一河”(城区、园区、矿区、农区、湖区和黄河干支流)治理,加强扬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异味问题源头防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推动治标向治本转变,全方位打造美丽乌海。

治环境、优生态,要守牢生态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容量是发展的天花板,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全面摸清底数,建立投资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从源头上把好守护生态的第一道“关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用心呵护乌海的蓝天、碧水、净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成为乌海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