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达区着力打造“石榴花开 和美乌达+N”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让更多创建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宣传引导凝共识,全民参与共创建。乌达区委、区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地区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构成层层负责、人人担责、主动作为的创建格局;配齐、配强三级民族工作网络人员,各镇、街道均设置专职民族工作人员,切实加强民族工作队伍服务水平。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党校主体班次重要内容;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类教育体系,用好用活“红柳轻骑兵”“红柳讲堂”等各类力量进行宣讲;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充分挖掘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素材,讲好“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持续创作推广非遗项目《黄河泥娃》原创泥塑作品,根据《黄河泥娃》原型创作的舞蹈荣获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一等奖;实施跨区域“联创”行动,与拉萨市当雄县、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签订民族团结进步结对共建协议,依据西藏“乌达村”创作舞台剧《天边的乌达》,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打响“红柳品牌”。
——多元融合促交流,创新载体显特色。乌达区坚持将创建工作与共同富裕紧密结合,围绕工业、农业、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五大板块,推动创建工作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等深度融合,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全域创建格局;深入拓展“石榴花开 和美乌达+N”系列活动,开列活动清单,整合资源,形成长效品牌,让示范创建活动面向群众的形式更加新颖;全面推进“三项计划”,赓续“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优良传统,创新构建“五嵌入三推进”模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形成“一行业一特色”“一领域一特点”,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各领域延伸。
——深化服务稳治理,平等互利保权益。乌达区拓宽法治维度,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平安乌达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快推动“五治”融合,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形成“6070和事佬”“老奶奶帮帮团”“贺大姐工作室”等一批基层调解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民族事务,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强化民族领域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健全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工作机制,科学统筹线上和线下两条战线,联合网信、公安部门常态化监控民族领域不稳定因素,及时召开民委委员单位和民族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会议,认真分析研判、妥善处置风险隐患,着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推动矛盾化解触角向基层延伸,打造形成“四小工作法”“邻里理事长”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和品牌,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乌达区将继续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探索符合新发展理念、具有乌达特色的共同现代化建设发展路径,建设成展现各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开放窗口、全国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先行样板,以实际行动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乌达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