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在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村民敖特根花喂完牛后,赶忙拿上锄地的工具来到村旁的温室打工。敖特根花家的土地全部流转了,每亩土地每年有500元的固定收入。土地流转以后,她的丈夫在村里的帮助下开始养殖肉牛,村里也帮她在温室找了一份工作,现在全家生活稳定,收入富足。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不说,上班也都是干之前做惯了的农活,再加上离家近,我每天中午都能回去照顾家,真的挺好。”敖特根花说,“村里的人团结,像一家人一样。”
赛汗乌素村424户常住村民中,300户村民的耕地适宜集中耕种,村委会将这些耕地集中流转给企业和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王二占带领村民种植葡萄1100亩,总产值突破1200万元;种植能手王胜云带动100多户村民和他一起种葡萄,有50多户村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在村委会和致富能手的带领下,全村近20户蒙古族、回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村民和汉族村民一样都走上了小康路。
“我们赛汗乌素村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流转大部分土地,实现了公司化、现代化经营,村民收入大幅提高;在公司和村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帮助少数民族村民打工就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村里成立了多个雷锋小组,关爱帮助全村的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村民在我们村委会的领导下凝聚成一个非常团结和谐的整体。”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党委书记王二占说。
近年来,赛汗乌素村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打造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和美乡村、建设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幸福乡村、创建多民族文化有效融合的多彩乡村,把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北疆特色的民族团结之路。今年9月27日,赛汗乌素村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一崇高荣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