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滩村位于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紧邻黄河,全村总占地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00亩。下辖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38户、793人。产业主要以玉米、小麦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
董莉,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第一书记、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工作人员。
我们村有耕地14600亩,大部分耕地沿黄河东岸狭长地带分布,河滩地面积较大,“万亩滩”因此得名。近年来,随着盐碱地改良项目的深入推进,我们村种植出来的小麦、大米呈弱碱性,口感好、品质高。
在好口碑的基础上打造“村字号”IP,创建自主品牌,是我们村迈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大家看,这里是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巴镇万亩滩”品牌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就建在这里。
这是我们村今年新加工的面粉,具有面筋含量高、弹性好、制作出来的面食口感好等特点,面粉售价虽然高一些,但仍然受到市场青睐。
展台上摆放的是礼盒包装的精品生态小麦粉,产品附加值更高,是馈赠亲友的特色伴手礼,市场反响也不错,“巴镇万亩滩”这个品牌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
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以“订单收购—产品代加工—成品销售”的模式,帮助种植户足不出村销售农产品,每公斤小麦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1元至0.14元,脱贫户、低保户的小麦收购价格还要更高一些,最大限度保护种植户利益,让种植户增收。
2020年至今,万亩滩村经济合作社累计创收175万元,“巴镇万亩滩”特色农产品定点订购单位20余家。
黄河,是大自然对万亩滩村的馈赠,也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农耕文化。2021年,享有“黄河入蒙第一村”美誉的万亩滩村将原“农场记忆”陈列馆重新改造升级为“农耕文化”陈列馆。该馆由始建于1970年的原万亩滩村粮食储备窑洞改造而成,陈列着900余件展品,讲述着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巴音陶亥农场的生产生活故事,体现着农场建设的悠久历史和农耕文化。
如今,该馆年参观接待量达1000人次,成为研学团队、游客到巴音陶亥镇参观、游玩儿的打卡地,已被列入巴音陶亥镇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项目整体规划。
深厚的农耕文化塑造文明乡风。我们村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中增加民族团结进步节目,以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方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村强化德治树新风,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在村内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百姓雷锋等先进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榜样作用,学典型当先进,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我们村注重挖掘农村文艺人才,精心组建了一支娱乐健身志愿服务队,在多场文艺活动上大放光彩,取得不错的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农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村持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党风、村风”与“家风、民风”同步改善,形成了“党群一心,村庄一新”的生动局面,有效激发了农区居民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积极性,赋予乡村文化更多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第九批民族团结示范区示范单位”“自治区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近年来,我们村屡获殊荣,载誉满满。
7290亩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高效节水农业开启产业发展新篇章;“巴镇万亩滩”品牌美名远播,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高;“农耕文化”陈列馆承载历史记忆,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和美乡村美在颜值,更美在内涵,内外兼修、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跃然眼前。
这就是万亩滩村,欢迎大家来村里转转,感受她的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