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多举措提升教育能力和水平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与群众联系最密切、最直接。近年来,我市努力破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推动教育事业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图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第二十三中学位于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是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学校,也是我市最为偏远的农区学校。为了确保这里的孩子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我市每年都会组织优秀教师到这里开展支教。

市级教学能手、初中语文教师尉国香今年就来到这里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工作。“这里的孩子们基础相对薄弱,但是他们都很聪明,只要用对方法,提升非常快。”尉国香说。除了给孩子们讲课,尉国香还与市第二十三中学的老师相互探讨课堂经验,将新的教育理念带给这里的老师。

海勃湾区教学能手、小学语文教师胡翠霞也是此次前来支教的一员。她在支教结束后将海勃湾区第五小学的学生带到了市第二十三中学,让学生们建立联系,相互体验不同的学习、生活状态,帮助学生们共同提升、进步。“来到这里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优质的教学质量的渴望。这里的孩子相比于市区的孩子少一些自信,这就需要我们来鼓励支持他们。这次支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提高的过程。”胡翠霞说。

据了解,我市长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择优选派教师到乡镇薄弱学校支教,推进优质教育向薄弱学校倾斜;开展区域内教师轮岗交流,组建以市级教学能手为核心的优质师资队伍;开展强校弱校“结对子”帮扶,建立“校际教研联谊”小组107组,通过听课评课、相互学习、研讨、协作和共享等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交流、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方面实现师资共建,开展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361次,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此外,我市还在师资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2022年以来,通过人才引进、校园招聘、公开招聘等方式,为全市教育系统引进和招聘教师676人,教师队伍结构与学历水平持续优化。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持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培训、教师上岗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同课异构教学等专项培训,累计参训教师5952人次,持续提升教师胜任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定期开展教学基本功、教学能手比赛和学科带头人评选,积极选拔培养市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形成卓越教师、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梯次培养体系。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随着新校区搬迁工作的全面完成,市第一中学也迎来了新的起点。

在市第一中学走一走,宽敞的校园、舒适的绿化、漂亮的教学楼,都洋溢着青春活力;图书馆内,摆放整齐的书籍,吸引着学生;操场上,羽毛球场、攀岩设备……让运动更加专业化;班级里,舒适的座椅,放东西的小柜子,让学生更舒心;各种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都激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市第一中学新校区位于滨河新区二期西片区,总占地面积20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371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81226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楼、风雨操场、游泳馆、图书馆、实验楼、学生餐厅、教职工餐厅、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地下停车场、标准田径场及室外运动配套设施,可满足3000名学生教学实验、生活后勤和活动场地,学校实施的全寄宿制管理以及青年教师住宿等需求。

“老校区也很好,但是新校区的环境更舒服。班级空间更大了,我们的座椅是可调节的,课间累了可以将靠背放平休息;以前都不知道学校有图书馆,现在图书馆宽敞明亮,可以借阅,也可以在里面读书;食堂更大了,饭菜更可口了,去了总能找到座位;宿舍比以前的环境更好了,独立的卫浴和厕所,洗漱更方便了。我很喜欢现在的校区。”高二学生王雅萱说。

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我市着力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共开展新建、扩建、改建、迁建、设备购置等项目20个,已完工4个。其中,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完成搬迁;市第十九中学已经投用;市第十中学新建全寄宿制宿舍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投用;市第十一中学正在建设,项目完成85%,预计2025年投用;海南区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海勃湾区第十六幼儿园正在稳步建设。

“我们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用好薄改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和薄改项目建设,改善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和师生的教育教学环境,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教育局发展规划财务科科长侯慧峰说。

坚持五育融合教育  促进孩子全方位发展

“新的学期开学了,作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我们要继续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们,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海勃湾区第二小学德育主任王敬敏说。

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有要帮助一年级新生打扫卫生的、有要给同学指路的,还有要教新生学习新知识的……在老师赞赏的目光下,学生们主动将自己的建议付诸实践。

课堂上,不仅有语文、数学的课程,音、体、美等课程也丰富有趣。科技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制作可以飞的飞机,让孩子们体验3D打印技术,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力;美术课上,孩子们动手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图画,还有学生自己裁剪、制作民族服饰;音乐课上,老师给孩子们分发了各种小乐器,大家合作演唱;体育课上,不只是跑步,足球课、健身课丰富多彩。每一门课程都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动手、动嘴、动身体。

“我们的课程特别丰富,我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经常跟着队员们参加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我觉得这些活动不但能提升我的素养和能力,还能给别人带来帮助,非常有意义。”海勃湾区第二小学5年级学生房怡杉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五大维度拓宽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丰富德育载体途径,精心设计、充分挖掘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团队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的德育元素,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项活动。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高品质生活打造等内容,精心绘制《乌海市学生实践地图册》,开发实施“走遍乌海”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以5条主线、5种色彩、5个成长主题,把思政课从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打造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劳动节和心理健康教育节“六大节”品牌活动,创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方式,探索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和课程融合,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基本凸显,一区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育协同育人倍增效应不断放大。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一如既往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做到学校事项优先办理、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学生需要优先满足、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努力形成“人人重视教育、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