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空巢、孤寡、高龄等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等就餐难问题,乌达区民政局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暖民心”工程,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创新形成“中央厨房+助餐点+配送餐车+送餐上门”的助餐服务体系。坚持把老年人“食”事办实办好,成功地将“公益+市场化”的运营新方式落地生根,扎实推动乌达区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取得实效,让老年人“食”在幸福时光里。
小饭碗承载大民生 让老年人得“食”惠

乌达区始终坚守老年助餐服务的公益初心,逐步摆脱完全依靠政府补助,尝试走出一条“公益+市场化”的运营新方式。实现了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结合,构建了一个集采购、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社会化惠民助老餐厅服务体系,共同推动了惠民餐厅连锁化经营。同时打造中央厨房作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试点,通过引专业厨房设备和人员,建立了包括食品清洗、加工、烹饪、消毒在内的流水作业线。中央厨房采用“按需订餐、统一制餐、配送分餐、服务就餐”的便捷模式。每日根据订餐需求进行集中制餐,通过“1+8+N”的配送网络,将餐食高效送达惠民餐厅以及各助餐点,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就近就餐。目前,乌达区已建成并运营的连锁助餐点达到8个,累计服务老人50余万人次。

公共文化空间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惠民餐厅围绕运营模式、内部管理、服务供给等方面制定了规范有效的运营机制,形成程序化、可操作的餐厅管理体系。同时,拓展服务内容,让餐桌同时成为“书桌”、“茶桌”、“棋牌桌”,老年人用餐前后可以看书、读报、聊天、打牌、休息,乐享休闲时光。节日与各类志愿团体合作,精心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老年人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拓展智能服务 让老年人吃得舒心

完善线上、线下两条助餐体系,线上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发刷脸支付系统,实施服务申请、系统录入、服务生成全流程操作,刷脸即可支付,精准实施优惠减免,免去老年人手动支付的困难。来餐厅就餐人员录入信息后,便可实现卡、码、脸支付。线下建立“餐饮企业+公交餐车+社区助餐+志愿者上门送餐”四级助餐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美团外卖等爱心企业的力量。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采取市场化送餐服务模式,由惠民餐厅外卖团队进行送餐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暖心饭”。


增强“造血”功能 让助老餐可持续发展

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设施场地、资金筹集、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提高助餐机构“造血”能力,积极拓展消费人群,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售卖年货等应季食品,增加经营收益,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