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也缱绻 浪漫且含蓄 听他们讲有关七夕的故事

七夕这个节日有多美,只有中国人才知道。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爱情的节日,七夕带给人们的印象一向是风雅且含蓄,浪漫又缱绻。它可以快乐,可以忧伤,可以难忘,也可以热烈,它的节俗和传说承载着爱情的意义,又充满了生活的意趣。


在你的记忆中,七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这个节日曾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来临前夕,记者也进行了一番“街访”,听大家说说那些与七夕有关的故事。



七夕,属于女孩子的节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七夕节都与爱情相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给七夕蒙上了一层忧伤且缱绻的味道。


但是,在受访者孟凤珍看来,七夕节远远不止爱情这一层含义。她记得,小时候,七夕就是属于女孩子的,在母亲、祖母甚至是太祖母的口中都曾有属于女孩子的快乐回忆。


今年79岁的孟巧珍祖籍山东,尽管已经阔别家乡五十多年,但属于童年的记忆却始终鲜活。


她记得,小时候在老家,七夕节就是女儿节,母亲总会给家里的女孩子们“摆桌子”,桌上有当季的时令水果,也有平时逢年过节才会做的炸麻花、炸米果等点心,小姑娘和年轻的小媳妇儿们围桌而坐,能从傍晚一直玩闹到晚上。


孟巧珍记得,彼时,她只有十一二岁的年纪,和小姐妹到别人家串门,婶婶大娘们炒南瓜子给她们吃。“那时候大多数人家都不宽裕,家里平时不准我在别人家吃饭,只有这天是例外,玩到多晚回家都不会挨骂。当时家里轻省一点的活儿基本都是女孩的,比如铡猪草、喂鸡等,七夕这天我不干活儿就要出去玩,大人们也不会说,还会给我在锅里留着饭呢。”她笑着说。


祖籍河北邯郸的受访者张爱萍也经常想起小时候过七夕的场景。“这一天对于我们姐妹来说,最大的事儿就是出去玩儿。大家聚在一块踢毛毽儿、玩沙包、编头发,成群结队去瓜地里掰香瓜,隔壁邻居家新过门的小媳妇儿也跟着我们一起闹,长辈们的态度都是很纵容的,去谁家都有好吃的。也许他们也觉得,属于女孩子的快乐时光太过短暂,每年有这么一天的确很珍贵吧。”张爱萍说。


七夕节有无数个别称,女儿节就是其一。古往今来,这个民俗节日都寄托着无数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在女性权利受到压抑的时代,女儿节就承载了女子之间的社交、娱乐乃至精神慰藉的所有期待。


孟巧珍偶尔也会回忆起她的祖母,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太太,用一根筷子盘着发髻,因为行走不便,很少出门,基本每天都坐在炕上做针线。“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住在大伯家,平时并不亲近。但是七夕节的时候,她会跟我和两个堂妹妹玩儿,奶奶准备好多针,让我们引线穿过针鼻,长长地连成一串。”她说,“小时候我就是姐妹中穿针引线最快的那个,奶奶夸我怪不得是名字里都有巧字的巧闺女,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缝缝补补,做衣服、做棉被、做鞋,所以都盼着女孩儿手巧一些。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哪里还需要女孩子巧手缝衣呢。”



七夕,葡萄架下的故事


今年51岁的受访者刘海英也分享了自己与七夕有关的美好故事。她记得,她与爱人老白第一次见面,就是一个七夕节。


那时候,刘海英还只有19岁,刚刚读完中学,正在为是顶替准备因病退养的父亲到矿上上班,还是跟随亲戚到河北沧州打工而烦恼。本家婶婶介绍了个对象,是位退役军人,撺掇着她赶紧见一面。


也是一个这样盛夏的傍晚,这个高大的年轻人被婶婶带到了她家,她刚吃完晚饭,正坐在葡萄架下刷锅洗碗。“那会儿洗锅挺麻烦的,都是烧一锅开水,趁着水烫沾点苏打面儿把油污刷一遍,然后再用清水淘。我洗一个,他就接一个用抹布擦干,摞在不锈钢大盆里,我看他大碗套小碗摞得整整齐齐,筷子都分好大小头放在一起,心里就觉得,这是个能过日子的。”刘海英说。


那一天,两个年轻人坐在葡萄树下乘凉聊天,一直聊到夜里快10点。送老白出门的时候,她抬头看了看天,夏夜明净,星子灿烂,她分不清哪颗是牵牛星,哪颗又是织女星,老白也分不清,两人站在星空下,同时生出依依不舍的感觉。


如今,刘海英和老白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两人的独生女今年也大学毕业了。“有时候也挺感慨缘分这个事儿的,要是迟遇到他一天,我可能就去沧州了,也就错过了。”刘海英说。


七夕夜晚在葡萄架下,当真听得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吗?受访者杜溪说,她曾经“坚信不疑”。


杜溪是位“80后”,从小也是听着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长大,却仍然会在长大后被“坏小子”骗,傻乎乎地跟他坐在葡萄架下,等着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杜溪说,她和爱人许鹏谈恋爱的时候是2004年,那时候娱乐活动还较少,小情侣也没什么地方可消遣,公园、广场就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他在七夕这天找我约会,我俩又没啥地方可去,就在当时植物园的葡萄架下闲坐。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葡萄树是龙眼,我俩专心盯着隐藏在翠绿叶间的葡萄串找被太阳晒红脸儿的,找到一颗就擦擦尘土塞嘴里,还没完全成熟的龙眼葡萄酸酸甜甜,就像我们当时的心情。”杜溪回忆。



七夕,甜蜜又忧伤的回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百年来,诗人吟诵不绝的七夕诗篇,为这个日子增添了多少诗意。


受访者宋理就是因为读多了这些诗句,而喜欢上了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2013年,宋理准备和女友小薇结婚,挑选领证日子的时候,两人同时都想到了七夕。


当时,洋节风气还很盛,情人节领证的情侣很多,亲戚朋友都劝他们也早点领证,两人却不为所动,坚持要等到当年的8月13日。“那天是中国情人节七夕,也是我爱人的阳历生日,没有比这样巧合的日子更好的了。”宋理说。


但可能就是过于甜蜜,宋理很快遇到了让他又喜又忧的一件事,“小薇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我们俩刚刚领证,就像牛郎织女一样分隔两地了。”宋理说。


在之后小薇求学的几年间,宋理觉得,自己和妻子就像是牛郎织女一样,因为分离而刻骨相思。


K1688次列车就是他们的鹊桥,宋理常常在周五下午请两个小时的假早退乘坐这趟车,第二天一早就能到西安,与小薇周末团聚。


所幸这样牛郎织女的日子如今已经结束了,小薇已顺利毕业回到乌海,夫妻俩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每天都能结伴上下班,日子过得甜如蜜。


受访者孙宁却还在承受这种忧伤的甜蜜。她和男友小黄目前仍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晚上下了班聊天时,两人干的最多的事儿就是刷特价机票,盘算着如何经济又实惠地实现团聚。


“他是学土木工程的,目前在外地跟一个项目,得等项目全部结束才能回来,虽然暂时不能天天相聚,但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为了我们的未来努力。”孙宁说。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宁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小黄要在七夕节当日回来看她,并且已经提前买好了给她的七夕礼物,“我想要一个镯子,看了很久,一直想等金价再降一降,他刚才说不等了,已经给导购转钱了,让我有空就去店里把镯子拿回来。”孙宁笑得很腼腆,但也很甜蜜。



七夕,与传统文化完美相遇


千年文明,生生不息。


近年来,随着传统节日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这个七夕,你打算如何过,记者对此也进行了一番采访。


受访者李静瑜说,作为一个汉服爱好者,她非常期待即将到来的七夕主题活动,她笑着说:“我收藏了很多好看的汉服,终于能穿出来亮相了。”


李静瑜喜欢汉服文化已经有很多年,大学期间,她常常与“同袍”们辗转全国各地参加汉服表演活动,回到乌海后,她还曾一度遗憾我市没有适合穿汉服的场景。


“虽然现在人们对汉服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也有不少汉服爱好者穿着汉服逛街、吃饭,但究竟缺少能充分展示汉服之美的场景。所以当我看到七夕当日在市人民公园有那么多盛大的主题活动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所期待的古风场景、传统文化与汉服文明就这样巧妙地交织在了一起。”她说。


受访者陆思彤也与朋友相约,想要趁着七夕节,好好拍几组宣传家乡、展示家乡七夕活动的国风大片。为了拍好这组照片,他们已经准备了多日,从服装、发型、场景、剧本,逐一认真准备。


有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这个传统节日,如今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表达浪漫情意、共赴白头之约的佳期。


每年七夕都会有不少准新人选择在这天告别单身,与心爱的人共同许下爱的誓言,走进婚姻的殿堂。为做好七夕婚姻登记高峰期服务保障工作,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也提前制订预案,采取增设登记窗口、延长登记时间等措施,全力满足群众需求。


此外,年轻人都喜欢的仪式感也必须“拉满”,中式集体婚礼就是其一。去年,我市民政局主办了“福彩圆梦 缘定今生”首届七夕中式集体婚礼暨颁证仪式活动便广受关注,今年仍然有相亲交友活动,为适龄单身青年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除了登记领证,不少新人也会选择在七夕这天举办宴席,让这一天成为最难忘的人生时刻。某知名酒店订餐部经理海霞就告诉记者,8月10日七夕当日,酒店的六个厅都已有婚宴预订。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


时代不断拓展着传统节日的内涵与边界,让传统文化在古今之间获得了更大的张力,散发出全新的魅力与活力,也使中国式浪漫被广泛认可。七夕节将至,就让我们一起拥抱七夕,在浪漫中追寻文化情怀,用心去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