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烤验”着大地,在避暑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有一群人头顶烈日,脚踏热浪,在不同的岗位,用同样的坚守,为我们营造方便、舒适、安全的生活,他们是交警、是环卫工人、是园林工人、是抢修工人、是外卖骑手、是农民……是千千万万奔波于烈日下的劳动者。他们无惧“烤”验,默默付出,用平凡的坚守和付出诠释着敬业精神,成为了我市各行各业劳动者奋斗拼搏的缩影。盛夏“热辣滚烫”,他们很“燃”,向所有在高温下坚守的劳动者致敬!
交警:烈日下的真“汗”子
“你好,骑电动三轮车是需要佩戴头盔的,这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你好,电动自行车上的每个人都要戴头盔。”
……
在海勃湾区滨河街道通达桥西侧,海勃湾区交管大队一中队交警正在路上执勤。黝黑的皮肤,是骄阳下工作者的标配,交警也不例外。他们顶着烈日,在路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衣服逐渐被汗水湿透,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滚落。“我们都习惯这样的工作状态了。”一中队中队长潘冬说。但即使习惯了,他们晒红的脸和胳膊上黑白分明的皮肤,还是留下了与酷暑“交手”的痕迹。
一中队民警、辅警共11人,负责建设路至世纪大道的整个区域 。这个区域内,火车站、立交桥等重要交通枢纽众多,中小学幼儿园6所,对于交警们是不小的考验。非高峰期工作时,交警们还能偶尔回到休息站喝口水、休息一下,但每天的4个高峰期,交警们则必须要坚守在路口、学校门口等人流密集的区域,直到高峰过去。“现在孩子们放假了,我们不用到学校门口执勤。但是这个季节路面施工多,容易造成拥堵,我们就得安排人员到施工路段疏导交通,保障安全。”潘冬说。
温度越高,越要坚守不怠。这不仅是潘冬的心声,也是全体交警的一致行动。自高温天气以来,我市交警每天都在各个路段值守,全力维持市区交通动脉运转。
“怎么可能不累呢?在岗位上执勤,几分钟就汗流浃背了。”潘冬说,“但作为一名交警,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职责。”
园林养护工人:头顶骄阳护绿忙
在海勃湾区滨河街道一口袋公园内,一群身着黄色马甲、头戴遮阳帽的工人在绿化带内忙碌着,他们有的除草、挖坑,有的将植物放进坑内、填土……不一会儿的时间,原本遍布杂草的土地上种满了翠绿的观赏植物,整个区域看上去更加美观了。
“咱们这里夏季炎热、干旱,我们种植了金星草用于美化环境,这种草耐旱,极易生长,等长一长还能收割并种植在其他区域。”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滨河绿化管理所工作人员李超说。
由于气候原因,每年的4至10月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时间,而这个时间正好是我市最为炎热的一段日子。
为了让城市更加美观,即使头顶烈日,园林绿化工人也没有一刻停歇。每天早上7点多,他们就出门来到需要绿化的区域开始工作,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他们的汗水不断滴落,即使如此,手上的工作不会因为高温而停止。
“我们会发防暑药品、绿豆、冰糖等,来到现场也只能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避免晒伤。现在正是植物养护、种植的重要时节,也是居民们从家里走出来郊游、绿荫避暑的时节,所以我们更需要抓紧时间工作,让城市更美观,让绿荫更充足。”李超说。
盛夏7月,气温还在不断升高,在这炎热的日子里,园林工人不畏高温,不惧热浪,依然坚守岗位,用汗水浇灌城市的绿色景观。他们的劳作让城市在高温的夏天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环卫工人:用汗水擦亮城市之美
7月的天气,热浪袭人。街头时常能看到环卫工人清扫着街道,虽然他们头戴遮阳帽,却也难以抵挡烈日的侵袭,汗珠沿着他们晒得黝黑的脸颊流淌,浸湿了工作服。不论酷暑严寒,环卫工人每天都需要将负责的区域清扫多遍,确保不留死角。
乌海市楹环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世纪大道环卫组组长辛凤凰从事环卫工作8年了。每天早上5点多,环卫工人们出动,她也骑着自己的工具车在负责的片区巡视,清扫垃圾。
“我们得在大多数人起床前先把灰尘打扫一遍,要不然等人们出门,我们再尘土飞扬地工作,会影响他们的出行。”辛凤凰说。
烈日下,只是在路上走几步,就热得受不了。而环卫工人们却需要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劳作保洁,用辛勤的汗水维护着城市的整洁。高温的炙烤让他们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等到终于忙完手中的活儿,他们才得以走到阴凉处歇歇脚,喝几口水解渴。
对于自己的工作,辛凤凰十分热爱,她说:“其实一开始也觉得‘扫大街的’说出去不好听,但是从事了这份工作却发现越来越爱。最近,不时会有人给我们送水、水果、消暑物品等,这份理解和尊重让我们觉得心里暖乎乎的。现在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乱扔垃圾的少了,活儿也好干多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给予了环卫工人足够的尊重。”
似火的骄阳把地面晒得发烫,但环卫工人们每天仍然穿行在大街小巷,坚守在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集中清理等不同岗位。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战高温、斗酷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城市洁净的环境。
抢修工人:挥汗如雨 守护城市供水
“赶紧开挖,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一带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商场密集,得赶紧恢复供水。”7月16日12时许,乌海市海勃湾城市供水有限公司管网抢修所滨河组接到指令,滨河街道和谐路与宜化街交叉路口北侧50米,供水主管道突发破裂爆管。抢修人员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就赶到了现场。
顾不上炎热的天气,滨河组的抢修人员立即技术勘查,现场挖掘找到爆裂点。“破裂供水管道材质为玻璃钢管,这种材质的管道修复工艺复杂,需黏合剂完全凝固才能送水加压。”滨河组组长张志说。他和组员们立即开始修复管道,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水。当天30多摄氏度的高温,抢修人员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抢修工作。他们身上早已汗流浃背,可手上却不能停歇。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黏合剂凝固,抢修完成,滨河组的工作人员才离开现场。
而这样的工作场景是这些抢修工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我们平时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如果有开挖需求,就得加班到很晚,必须要把漏水的地方抢修完成才能下班。”滨河组组员王宇丰说。
“不管白天有多热,不管加班到多晚,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号角,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会坚守自己的岗位。”张志说。
滴落的汗珠、黝黑的脸颊、粗糙的手掌是抢修工作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但他们无怨无悔。炎炎夏日,乌海市海勃湾城市供水有限公司将加强设备维护、严把过程检测、优化资源配置,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平稳有序,让市民夏日用水无忧。
农民:高温下的农田“守望者”
早上5点,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70岁农户李三喜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就来到了自家的地里开始忙碌。他皮肤晒得黝黑、手上满是老茧,拿出水壶猛灌了几口水之后,用力把锄头扎进泥土里,再使劲一拔,杂草被连根拔起……清理灌溉水渠中的杂物,清除杂草,收割羊草,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几个小时的时间,李三喜和妻子几乎没抬过头,直到最后一捆羊草放到三轮车上,老两口才坐在路边喝水,稍作休息。从地里回来后,两人没有停歇,又到自家羊圈打扫、喂羊。
“我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现在种的是亲戚家的2亩地,供自己生活,还照看着自己和儿子的羊。”李三喜说。
天气酷暑难耐,李三喜不敢在外面待久了,除了每天上午5点至10点在地里做农活,傍晚时分再来地里看看情况,其余时间就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家里的菜园子。“当了一辈子农民,再苦再累的生活都靠种地挺过来了,现在种地已不再为挣钱,但依旧要每天到地里干活,保证作物的生长,等待丰收。”李三喜说。
对于自己的生活,李三喜特别满意,他说:“以前我们种地都是早出晚归,天气再热也不敢休息,播种、耕种都得自己完成。现在,机械化设备应有尽有,播种都可以租借设备,日常也不会那么辛苦了。而且政府还让我们享受各种政策,住的房子也是冬暖夏凉,大家的生活现在都和我差不多,早点出去耕种,等天气炎热的时候就在家做一些家务,生活自给自足还能增添乐趣。”
面对高温,农民坚守在田间地头,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希望的田野。
外卖骑手:热浪前行 辛勤送餐
“桑拿天”到来,越来越多的市民白天不愿出门,而是选择点一份外卖,在空调房里坐等美食,这也意味着外卖小哥们将会非常忙碌。
正午时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灼热的气息。我市“饿了么”外卖骑手苑小帅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手机响起立马接单,骑上电动车快速抵达商家,拿到商品,查验无误后小心放进保温箱,骑上车飞快地奔向目的地,到达楼底下后大步跨上楼,伴随着一声“您的外卖,祝您用餐愉快”,这一单就算顺利完成。稍松一口气,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在外卖午高峰时段,他不断地重复这个流程,工作节奏非常紧凑。等到手机渐渐安静下来,他才可以脱下被汗水浸湿的头盔、面罩、围脖等,稍作休息,吃口午饭。“我干外卖骑手5年了,现在海勃湾区各餐点、小区的情况我都很熟悉,能够迅速取餐、送餐。”苑小帅说。
对于骑手来说,不能按点吃饭、连续爬楼都是常态,碰上出餐慢的商家,骑手就要把配送时间挤出来;有的顾客没写清楚配送地址,骑手还会跑冤枉路。不论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都要坚持出勤,有时也会遇到不理解的顾客打差评。“虽然,工作中有各种坎坷,但是暖心的事情更多。我前两天顶着烈日送餐,遇到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孩子看着我满头的汗对我说辛苦了,还给我送了她自己做的花,我觉得特别暖心,这朵花我把它贴在了我们休息点里作为纪念和激励。”苑小帅说。
苑小帅是我市众多外卖骑手之一。我市的外卖骑手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把餐品完整、及时送到客户手中,用专业的服务为市民带来便利,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