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几字弯”是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发起地,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三北”工程三大主战场之一。我市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经内蒙古的第一站,是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
位于乌兰布和、库布其和毛乌素三大沙漠沙地“握手”之地,我市建市初期,森林覆盖率仅为0.38%,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0多倍。“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难睁眼,大风埋人脸”是不少老乌海人的记忆。如今,登上城市中心的最高峰甘德尔山,向西远眺,成片的树木好似绿毯般一直延伸至乌海湖边。记忆仍未飘远,沙漠已变绿洲。
面对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生存发展,一代代乌海人几十年如一日,向沙海宣战,与风沙抗争。从建市初期,我市便开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近年来,我市陆续启动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大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治理,我市沙化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全市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有效地减缓了乌兰布和沙漠东侵南移的速度,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3%、41.2%,先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
防沙治沙,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因地制宜。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将林业生态建设、水土保持、草原植被恢复等防沙治沙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了四级林长制体系,形成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机制,为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结合干旱荒漠地区实际,我市按照“以水定林、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大抗旱沙生树种的引进培育,探索总结“乔木靠边、灌木当家”的绿化模式,合理布局林乔灌草结构,抢抓秋雨季节播种造林,推广喷播、生态带、植生毯等先进技术,有效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也让我市成为候鸟的家园。每年春秋,大约有6科60多种、10万余只候鸟在我市迁徙过境,其中不乏黑鹳、金雕、遗鸥、绿头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今,湿地内其他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候鸟迁徙已经成为我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2023年10月25日,一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大会暨荒漠化治理大会战在我市拉开帷幕。我市成立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乌海市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2023—2030年)》,出台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配套制度,全力构建联动履责工作体系。根据地区实际,我市划定战略图,将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和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黄河流域乌梁素海上游乌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区周边生态修复等多个项目,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促进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面向未来,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科学开展生态恢复建设,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沙化土地治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大会战,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