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个工程 聚力十二项重点工作 | 乌海:绿色能源消纳基地破题成势

图片


2023年12月召开的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将“打造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纳入全市“十二项重点工作”,2024年我市召开两会又对“打造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作出工作安排,为各区各部门锚定了工作目标,指明了工作方向。


绿色能源消纳基地究竟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先了解什么是绿电。绿电是指在生产电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和火力发电等相比,对环境冲击影响较低。目前,国内绿电主要来自光伏和风电。


图片


在远离城区的甘德尔山深处,正在夜以继日建设一个“超级充电宝”——乌海抽水蓄能电站。该项目是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和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部署要求的重点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约为20.08亿千瓦时,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紧急事故备用、黑启动六大功能。预计在2028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电站建成后,将为内蒙古电网提供优质的调峰电力,有效改善电网供电质量,促进蒙西地区大规模风力、光伏发电并网消纳,每年消纳绿电约26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05万吨、减少标煤消耗约35.86万吨。


图片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而在能源领域,绿色则是现代能源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能源的绿色转型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市主动服务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大局,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全面布局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快推动能源绿色变革,全力打造“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切实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


我市是内蒙古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也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电力负荷中心。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市用电负荷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仍然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电力负荷增长点,拥有庞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和应用场景,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图片


虽然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拥有突出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制约瓶颈。乌海地域面积较小,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存在先天短板。当前,我市新布局实施的光伏项目远远不能满足产业转型项目的绿电替代需求。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我市牢固树立“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开放”的理念,不断增创联动开放、协同开放新优势,以高远战略眼光、系统战略思维科学谋划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召开的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对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立足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基础厚实、消纳条件良好、电网支撑有力、发展条件较好、周边相邻优势,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减少产业准入障碍,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劲产业支撑。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后,我市立足新能源发展实际,积极对接阿拉善盟、自治区能源局、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推动跨盟市绿电合作。


2023年10月,市政府与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11月,自治区能源局召开专题会议,同意我市突破现有政策,与阿拉善盟联合申报“阿电入乌”新能源跨区域合作项目。同月,内蒙古能源集团编制完成《阿电入乌区域新能源合作项目整体方案》。


图片


目前,内蒙古能源集团与兴发、恒业成、广远、广锦、华恒等7家企业签订了绿电协议,年绿电需求量约为80亿千瓦时,需布局新能源约200万千瓦,并先期启动了乌达区与阿拉善盟200万千瓦跨区域合作新能源项目,主要布局于阿拉善盟阿左旗吉兰泰镇,绿电送至我市消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随着乌海抽水蓄能电站、乌海能源“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阿电入乌”等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并网发电,全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达9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约为19%,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预计超过35%,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建设已破题成势,我市蹚出了一条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