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人
“很开心能够有份工作,现在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特别感谢服务中心,帮助我们实现就业梦。”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乌海分部档案管理室内,残疾员工国清在熟练地整理人员档案。因为肢体四级残疾导致行动不便,国清虽然有大学文凭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乌海分部的帮助下,她一边去企业打工,一边在服务中心承担一部分人事工作,这两份工作让她的生活彻底改变。
2020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胡柏毓建立了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乌海分部,通过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助力残疾人脱贫致富。
精准帮扶
打造新型送工模式
胡柏毓创办的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是由自治区民政厅直接审批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他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按照企业需求岗位培训+专门通勤车送人进企+专职人员专班管理+劳务纠纷主动调解”全方位管理的“残疾人有所得、企业得实惠、辅助机构能发展”的道路。通过以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为就业平台,现已帮扶我市627名持证残疾人实现就业,扶持7家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创业成功。
在创业初期,胡柏毓不辞辛苦,深入社区了解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多次前往我市及周边企业调查用工需求,宣传残疾人用工优惠政策。通过不断努力,我市多家企业与服务中心签订就业合作协议,企业与入职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服务中心负责监督用人单位合理合法用工,为了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安全,中心配备通勤车接送残疾人上下班,每辆通勤车均安排5名工作人员负责残疾人的安全和服务工作,工作日中午和晚上接送员工到中心餐厅免费用餐。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了主动调解劳务纠纷机制,并聘请了法律顾问,实现残疾人就业和劳动权益保护同步。
文化助残
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
“服务中心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其宗旨主要是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公益职能,促进公共社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搭建的平台有利于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走进单位再就业,将自身的体力与智慧发挥出来,并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胡柏毓说。
为了让每一位残疾人在“青山”都有归属感,胡柏毓和他的团队会在每个传统节日组织残疾人旅游、户外烧烤、举办联欢会等,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唤起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引导残疾人积极面对生活。
很多残疾人不能外出工作,但是喜欢音乐,平时用唱歌打发时间。胡柏毓从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角度出发,于2022年成立了青山残疾人合唱团。合唱团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如今的45人,在合唱过程中,残疾人朋友舒展着歌喉、洋溢着笑脸,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2023年,胡柏毓又组建了聋人舞蹈队和轮椅舞蹈队,不定期深入社区进行公益演出,让每个类别的残疾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文艺舞台。
公益筑梦
心系困难群体
“残疾人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心努力的方向。我将带领我的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全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胡柏毓这样说,也这样做。为充分满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际需求,胡柏毓在我市投资800多万元,建起了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辅助性就业工作站,内设专业烫画工作室、心理辅导室、作品展览室、文化娱乐室、学习培训室、党支部活动室,走廊设置文化主题宣教专栏,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娱乐、食宿等一体化服务。
“我知道绝大多数的残疾人都想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得以在生活中自食其力。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一些残疾人,让他们更加自信地生活。”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胡柏毓始终坚信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直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人。2023年,胡柏毓上榜乌海身边好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