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每年春季,市卫健委都集中开展灭蚊消杀行动。4月8日,市爱国卫生指导中心和第三方公司组成的消杀小队来到兴泰蓝海名都假日酒店附近水域开展蚊虫消杀工作。工作人员调配药剂后,先在水中投放杀虫颗粒,后又通过机器在沿湖路面来回作业,对沿湖绿化带、滨水区域及其他容易聚集蚊虫的区域进行药物消杀,防止蚊虫孳生。该项工作将持续到今年11月。
近来,不少来乌海湖游玩和住在附近的居民看到了成片的“黑飞虫”。这些“黑飞虫”是一种叫做摇蚊的生物,经常蛰伏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气温回暖,一些水体、人工湖就成了它们的暖床。每年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4℃以上,气温在17℃以上时,摇蚊成虫就开始活动。它们一般出现在公园、河湖边,有时居民区的地下车库、楼道、墙面、窗户或家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绝大多数种类口器已经退化,不会刺叮吸血,更不会传播疾病。但由于摇蚊在集中羽化期往往数量众多,且婚飞时受大风或早晚空气湿度增加,翅膀较重等情况影响,飞行高度会降低,而且还具有趋光性,常常在水边大量出现,尤其是傍晚路灯下会聚集大量被灯光吸引而来的摇蚊,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恐慌。
“春季气温相对较低,也是摇蚊势力最薄弱的时候,这时候直接消杀效果比较明显。”工作人员陈昊凯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一直采取成蚊与水体幼虫同步治理的方法进行摇蚊消杀。“成蚊主要采用灭蚊药剂雾化滞留喷洒等方式进行灭杀,幼虫主要使用苏云金杆菌和双硫磷颗粒剂灭杀,由于摇蚊幼虫多存在于湖底淤泥中,消杀难度极大,摇蚊幼虫杀灭效果有限,导致摇蚊不断大量羽化,因此,控制成蚊是目前快速降低摇蚊密度最有效的手段。”陈昊凯介绍说。
我市卫健部门在做好灭蚊消杀工作的同时,将从环境源头治理抓起,聚焦工作场所、校园、市场、社区等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