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 你在哪儿过?

腊八已过,小年将至,新春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过年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有人返乡过年,有人就地过年,有人旅行过年,形式虽然多样,但寄托着浓浓情感的“年味儿”却从未走远。

回家过年:最大的幸福就是亲人团圆

买张返程票,吃一桌团圆饭,跟阔别一年的家人唠唠家常,是不少“他乡客”的心愿。

一进入腊月,原籍湖北武汉的张海怡一家子就忙起来了。忙着抢票,忙着采买回家的礼物,忙着安顿家里的宠物,处理手头的工作,以便能早早踏上回乡的旅程。

对于张海怡来说,这种“忙”虽然很累,但却是幸福的。尽管回家满打满算也只能和父母亲人团聚十天左右,但一想到除夕之夜全家人可以围桌团圆,他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年不曾回家,回乡要带很多礼物。在张海怡的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小孩子几岁就要给几个红包,老人过了八十大寿就要年年都穿新鞋,寓意无病无灾走新路。因此,准备这些给家人的新年礼物都要费不少心思。但尽管如此,他和妻子还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绞尽脑汁想着还能给亲人们带什么春节礼物。

无独有偶,老家四川绵阳的宋玺也在琢磨着回乡过年的事儿。受疫情影响,宋玺已经两年没回乡,虽然平时经常隔着屏幕与父母见面,但亲人们围坐在一起踏踏实实吃年夜饭的场景,也真的阔别已久了。

为了能早点返乡过年,宋玺早早清空了仓库里的货品,关闭了一到腊月就生意非常好的蛋糕店。起先妻子看着长长的订单也有点舍不得,但很快挣钱的想法就被思乡的情绪冲淡了:“钱是挣不完的,年,一年就过一次。前两年都没能回家过年,今年说啥也得早点回去。”宋玺的妻子小雪说。

回家过年,简单的四个字,藏了游子多少欲说还休的情愫。尽管如今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回家早就不像过去那样艰难,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客居他乡的游子还是不能随心所欲地“说走就走”。宋玺就是这种情况。宋玺和妻子小雪是自己创业的小老板,时间自由,经济也宽裕,按理说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随时回家,但事实并非如此,“过日子也好,做生意也罢,总有很多的事儿,千头万绪,一刻也不能清闲。只有春节,是打工人给自己的犒赏,给了人停下来的理由,否则,忙忙碌碌的日子哪有尽头呢?”小雪说。

“都说去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家乡。春节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只要有机会,谁不想回家过年呢。”记者采访时,受访者大都如是说。

就地过年:心在一起,在哪里都是团圆

有人长途跋涉辛苦返乡过年,就有人放弃旅程决定就地过年。前几年受疫情困扰,“就地过年”一度成为一个热词,无数客居他乡的游子,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决定就地过年。

而如今,也有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原因各有不同。“00后”女孩张春芽就是选择在乌海就地过年。作为一名湖南湘潭的南方人,张春芽还是第一次过北方的春节。

为啥选择就地过年?张春芽坦承,春节假期时间短、花费高是主要原因,刚刚参加工作还没有太多积蓄的张春芽对往返高达四五千元的机票望而却步,思考再三,她决定就地过年。

“不是团圆没有吸引力,而是错峰更有性价比。”张春芽这样调侃自己的选择,“我打算避开春运回家探亲,一来一往机票钱就能省下不少。”

同样选择就地过年的张苏童则表示,不回湖北黄石的原因是孩子太小,怕孩子承担不了路上的舟车劳顿。张苏童的女儿如今还不满百天,带着幼小的孩子出门,总让她觉得没有安全感。“等孩子大一点再说吧,虽然不能回到家人身边有点遗憾,但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还是作了这个决定。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难。”她略有些惆怅地说。

河南小伙儿郑洪峰也没有返乡,今年他打算陪妻子到岳父母家过年。郑洪峰告诉记者,他的妻子贾敏是独生女,岳父母虽然身体健康,但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孩子在身边,过年还是有点“没趣”。

郑洪峰记得去年春节时发生的一件事儿。当时他和妻子回了河南老家,大年初二那天,岳父母做了一大桌好吃的,拍照给他们看。虽然老人笑呵呵地表示,“你们不在,我们也要吃得很好。”但郑洪峰还是从老人的笑容背后读出了孤独。“独生子女家庭就是这样的,孩子结婚后,老人可能会很孤单嘛。”他说。

回来之后,郑洪峰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以后的春节尽量和妻子到岳父母家过。“我家兄弟四个,除了我其余兄弟都在父母身边,我的父母也支持我的决定,经常打电话让我照顾好岳父母。”他说,“只要心在一起,在哪儿都是团圆。”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受访者张璐。张璐今年也没有回河北老家过年。张璐犯愁的是回乡过程中人潮涌动,一想到火车站、机场,哪里都人山人海,她就心生恐惧,“人一多,我就紧张,感觉呼吸都困难。一想到以前挤春运火车时的感觉,就觉得还是错峰好点。我打算大年初三再出发,既满足了见亲人的想法,又不用跟别人挤。”她说。

反向过年:孩子回不来,我们就过去

61岁的朱开银说,他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过完小年就启程,与老伴儿一起到北京过年。

这已经是朱开银夫妻俩第四次进京过年了。女儿在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上班,工作忙碌,为了照顾女儿的思乡情绪,夫妻俩都是反向过年。

为了与孩子团聚,一进腊月,朱开银夫妻就忙起来了,春节的传统年味儿不能少,卤牛肉、炸丸子、炸酥鸡,都要做好了密封起来带去北京,给女儿冻在冰箱里。临行前几天再包点饺子,女儿总是劝父母不要大包小包地带东西,但朱开银夫妻还是照旧。“年轻人哪里懂得这些,年味儿可不就是在忙年的过程中才浓郁起来的嘛。”朱开银说。

同样选择反向过年的还有市民梁华老两口,梁华的儿子定居杭州,每年春节都会邀请父母去杭州过年。前几年梁华不习惯南方乍暖还寒的天气,总觉得还不如北方干燥的冷冬清爽一些,去了几次后倒是也习惯了,南方的年味与北方不同,年俗活动也不少,倒是满足了她看不同风景的心愿。

在乌海生活了大半辈子,梁华其实没有去过很多城市,这几年连续到杭州过年倒是难得的走出家门的机会。为了避开春运高峰期,梁华夫妻总是过完腊八就启程,儿媳妇全程帮他们订票约车,一点心都不用操,到家之后也只需要帮着带孩子,采购、扫除等等琐事儿子和儿媳都包了。这几年南方儿媳妇甚至还学会了做北方传统的年肴,经常电话催他们早点来:“教我做烧白肉,我肉都买好了,就等着你们来做好一起吃。”

反向过年似乎就是这样,把被动的等待变成了积极的奔赴。受访者赵强也在盼着父母早点从四川过来。赵强和妻子在乌海做生意比较忙,父母怕他们舟车劳顿,干脆每年春节都来乌海过,带着在家提前做好的腊肉、腊肠、腊鱼,还有糯米做的糌粑,纵然身在乌海,年夜饭的餐桌上也都是家乡的味道。

旅行过年:好时光不能被辜负

难得春节假期,都要在吃吃喝喝中度过吗?受访者张泽有自己的想法。今年春节,他打算带着爸妈,一起去旅行过年。

张泽有这样的念头其实很多年了,父母还没有退休,平时工作也比较繁忙,没什么机会出门旅游,这让身为旅行博主的张泽颇感遗憾:“我去过那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风景,我爸妈却没有见过,我就觉得我这个搞自媒体的旅行博主不太称职,每到一个地方,就想着如果能带爸妈来看看就好了。”他说。

今年,张泽终于能成行了。一家三口已经订好了路线,打算到武汉去过年。武汉是南方的大城市,张泽早早就做好了攻略,知道春节期间有很多大型活动,花灯表演、庙会等都是父母喜欢的。而且由于除夕到初三这几天算得上是旅游“淡季”,住宿等费用并不高,完全够一家人边逛边吃,过一个“在路上”的团圆年。

同样选择旅行过年的还有受访者小俞。小俞是一位公职人员,日常工作忙,没有时间旅行,趁着春节长假,她打算好好利用这难得的假期,出门去散散心。

小俞给自己安排的第一站,是勇闯哈尔滨。自从“尔滨”火出圈儿之后,小俞对这座城市突然充满了向往。“以前觉得北方城市没啥区别,冰啊雪啊不稀奇,但最近在抖音上看了好多雪乡和冰雪大世界的视频,突然觉得好想去领略一下东北的冬天,亲眼见识一番冰雪童话世界。”她说。

春节假期足够“00后”女孩王潇和她的三个闺蜜去一趟成都了。王潇想去成都,已经做了大半年的攻略,由于要趁着春节出行,她还认真地查询了各个景区的开放情况,结果惊喜地发现,几乎所有想去的地方春节都不打烊,这让她对即将到来的旅行充满了期待。

作为一名“00后”,王潇觉得在家过年没啥意思。“无非是从自己家到亲戚家玩手机,或者是跟亲戚家的小孩坐在一起玩手机,与其天天打游戏玩手机,还不如出去溜达溜达散散心,也不辜负大好假期嘛。”她说。

中老年人其实也喜欢旅行过年。“60后”受访者郭美娟就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儿也报了旅行团,打算春节时候去西安玩一圈。由于工作原因,郭美娟的两个孩子今年都不回家过年,老两口备了年货没人吃,在家待着也很无聊,恰好遇到一个价格合适的旅行路线,索性时髦一把,春节出门去过年。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我市多家旅行社都推出了春节出游路线,且报名者众多,充分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旅行过年。眼下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有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过年方式也在慢慢转变。

也许,过年方式的多样化让童年年味和盼望过年的心情有了些许的变化,但过年祈求平安团圆好运的内核,从未走远。无论如何,“年”都是令人期盼的,因为年是一场有仪式感的盛宴,它寄托着我们美好的希望,牵动着远方游子的乡愁,它总能在看不到尽头的岁月长河中点起火树银花,敲响喧天锣鼓,更迭出数不清的美好传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