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让他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保障其合法权益,推动社会融入向更高水平发展,都应成为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的方向。
扶残助残彰显社会文明。残疾人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的知心人、贴心人。社会各界应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更多人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各级残联部门需从基本生活保障、教育支持、精准康复服务等多个维度,构建完善的保障服务体系,真正托起残疾人的安稳生活。
建设更“有爱”的无障碍环境。从残疾人的视角出发,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然存在“卡点”,盲道被车辆侵占、无障碍洗手台高度不合理、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受阻……这些可能遭遇的难题,让不少残障人士对走出家门“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为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打造更“有爱”的环境,需要我们聚焦政策落地实效,只有“软硬兼施”,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好地消除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壁垒,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尊重是对残疾人人生价值的认可。很多时候,人们对残疾人存在误解,认为他们能力有限。但事实上,残疾人有着独特的潜力和坚韧的精神。我们需要摒弃偏见,用心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梦想,只有理解他们的艰辛与不易,才能在日常交往中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才能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尊重,使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获得更多认可,让全社会认识到残疾人同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爱残疾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用平等、理解、尊重的实际行动,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让他们与我们共享同一片阳光,携手追逐梦想,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