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香烟,看似渺小,却可能成为侵蚀青少年健康的“隐形炸弹”。当好奇、从众、解压等心理成为青少年尝试第一支烟的理由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便开始悄悄编织令人成瘾的大网。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00万,其中并不缺乏青少年烟民,青少年吸烟会对正在发育的大脑、记忆力和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人类的青少年时期是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但往往因为阅历和常识的欠缺,缺乏对烟草危害的充分认识。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误将吸烟视为成熟的象征;有的为了融入所谓的“朋友圈”,把吸烟当作“社交”方式;还有的孩子,将香烟当作排解情绪的工具,或者用吸烟行为来表达各种情绪。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诱惑青少年接触烟草的行为往往源于错误的认知引导。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想要引导青少年主动拒绝烟草诱惑,学校和家庭应做出努力。学校可以通过生动案例、互动课程等方式,系统性地开展烟草危害教育,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尼古丁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无烟的家庭环境,同时关注青春期少年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帮助他们排解成长烦恼,帮助孩子建立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在控烟工作中更是责无旁贷。烟草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坚决杜绝向未成年人售烟,并减少各类变相烟草宣传;网络平台要加强对隐蔽性烟草广告的监管,杜绝任何形式的烟草营销;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经营者则要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严格执行禁烟规定,为青少年创造清新的公共环境。
对于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的部门来说,对于控烟更应该始终“态度鲜明”,一方面要完善控烟法规,加大对向未成年人售烟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无烟学校、无烟社区建设,将控烟工作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同时,要完善戒烟服务体系,通过设立戒烟门诊、咨询热线等方式,帮助吸烟者摆脱烟瘾,从源头上减少烟草对青少年的诱惑。
媒体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无论是官方媒介还是自媒体,都应该意识到“少年强则国家强”,把保护青少年不受烟草危害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一方面要加大对烟草危害的宣传报道,通过制作公益广告、纪录片、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青少年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影视作品、网络视频、自媒体直播中吸烟镜头的呈现,避免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示范,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青少年自身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学校和家庭可以引导青少年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音乐、绘画等,丰富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压力、获得快乐,从而减少对烟草的好奇程度。此外还要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社交观念,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友谊和认同感不是通过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获得的,鼓励他们结交志同道合、积极向上的朋友,共同成长进步。
总而言之,控烟不是一句口号,守护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协同合作。只有全社会各方力量都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才能从法律监管、教育引导、环境营造、自我保护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为青少年筑起一道坚实的拒烟屏障,让他们在健康、纯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拥抱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责任与爱心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