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安全”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有用火、用电、交通等传统安全领域,也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等。涉及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痛人心扉,更为校园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又该如何增强安全治理能力?回答好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相关工作,使得安全教育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
青少年安全教育,学校是重要阵地。当下,全社会对青少年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灾等造成青少年伤亡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学生欺凌、心理健康、突发疫情等也会影响青少年安全。学校可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设安全教育的体验项目……把安全教育当成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把安全意识当成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帮孩子提升自救自护能力。只有持续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才有助于让“安全”二字深深烙印在孩子们心中并践行于日常。
在学校之外,青少年安全教育还需要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家庭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也应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防火、防触电、防煤气中毒等知识,确保居家安全。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把安全意识融入家庭教育全过程,通过常态化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培育孩子的安全行为习惯。有关部门和媒体也要创新传播手段、加强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场景的安全教育科普,才能以更大合力把好“安全闸”。
安全历来无小事,安全教育伴成长。完善机制、丰富活动、凝聚合力,不断强化安全教育,让安全知识真正入心入脑,为孩子们筑牢时时安全、事事安全、处处安全的堤坝,让孩子们用知识系好“安全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