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次由政府出资为古树购买保险 259岁的文冠果树实现“老有所保”

古树档案 树种:文冠果树(俗称木瓜树) 树龄:259岁 地理位置:乌海市海南区

本报讯 海南区原六五四二厂家属区伫立着3棵文冠果树,它们平均年龄200至300岁,是我市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树。近日,市自然资源海南综合服务中心为它们“上了”保险,这也是我市首次由政府出资为古树购买保险。

该险种名为商业性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海南区3株“绿色文物”——百年文冠果树提供6万元的风险保障,将古树受自然灾害、病虫害、野生动物损毁等事故纳入保险范围。

“古树本身具有丰富的科研价值,是地区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宝贵财富。”市自然资源海南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武国丽说。

我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干旱少雨且风沙较多,曾是自治区乃至全国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仅有屈指可数的几种乔木、灌木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据考证,这3棵文冠果树栽种于清代,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我国,文冠果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树,备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也被当作辟邪之树,又称“降龙木”。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更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

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始筹划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三线建设”,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六五四”从地方轻武器配套厂转为开发民用产品,实行军品民品结合的“军转民”过程,在那个红色时代,文冠果树仰望着听党指挥、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后来,海南区满巴拉僧庙的僧人利用文冠果树的茎干、外皮、枝叶、果实等研制药品,救治周边百姓,而文冠果树也成了长寿、吉祥的象征,很多百姓至今仍感念着文冠果树救民、救命的恩情。

每一棵古树、每一株名木都是一部绿色史书。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海南区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加强古树保护不仅成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也延续着我市绿色文脉,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曹艺 文/图)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