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赛街道团结社区党委: “党建红+平安蓝”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巴音赛街道团结社区党委依托“赛品牌、拼实绩、促服务”活动、“红蓝网格驿站”等平台载体,创新打造“红瓦房院落”项目,探索出一条“党建红+平安蓝”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推动居民从“居住共同体”向“治理共同体”转变。

图片

团结社区党委聚焦平房区群众诉求多、流动人口多、精细化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打破原有片区、住户二元管理体系,以街坊、院落为单位,将辖区9个网格细化分解为37个小单元,通过居民推、自己荐、“两委”兼等方式,选优配强房栋长37名,健全“街道—社区—网格长—网格员—房栋长+N”五级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实化、细化“微网实格”实体运行。同时,联动法院、公安等单位力量,实行“三定四调”机制,将矛盾纠纷定诉求类别、定办理部门、定办结时限,定期组织分析研判,形成信息互通、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团结社区党委坚持以“微服务”“微阵地”“微队伍”“微心愿”“微议事”为着力点,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摸清平房区和流动人口信息底数,与公安部门对接建立专项查询信息库,实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的目标,实施人口精细化管理;依托“团结里”生活服务平台,吸纳2家社区合伙人,为群众提供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场所;紧盯服务群众“需求侧”,建立社区服务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常态化收集民情民意和诉求建议,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截至目前,累计收集43项资源、55条需求。

团结社区党委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作用,统筹整合社区“两委”、辖区党员、专兼职网格员等各方资源力量,成立暖心服务小分队等服务队伍,推行“群众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模式,开展特色代办帮办服务,截至目前,解决20余件群众诉求;探索推广“邻里议事会”制度,对群众诉求建立台账、分类处理,实行“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立议、无事不议”,做到协商议题有计划、有落实,共同解决社区规范停车、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等40余件问题。​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