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达区五虎山街道育红社区党委聚焦多元主体,积极发展壮大社区治理力量,营造守望相助、和谐有礼的良好氛围,推动居民自我服务和社区自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共享家”品牌,擦亮居民幸福底色。自去年10月中旬区域调整后,育红社区转变为城矿结合社区,现管辖面积21.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278户、3229人。社区党委从“共享妈妈”党建品牌出发,延伸推出了“共享舞蹈室”“共享乒乓球室”“共享棋牌室”“共享驿站”“共享超市”“共享理发”等一系列“共享家”品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切实以党建特色品牌擦亮居民幸福底色,不断提高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享巾帼巧手”缝纫小铺,织出温暖邻里情。今年,育红社区党委将衣物“小修小补”服务引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网格走访吸收辖区内具有缝纫技能、未就业妇女群体,组建12人“共享巾帼巧手”缝纫小队,打造“共享巾帼巧手”缝纫小铺,为居民提供钉纽扣、裁剪、修补等服务。同时搭建缝纫实践大课堂居民就业平台,针对不同妇女群体分层分类开展培训,为辖区居民尤其是生活困难妇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技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收,进一步提升党群服务阵地为民服务效能。
——“共享驿站”让社区和居民距离更近。育红社区党委以“365天,天天我都在”为服务理念,打造新业态就业群体及居民身边的“便民休息圈”,配备微波炉、饮水机等硬件设施和充电宝、急救包、雨具等应急用品,打造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就业群体休息站。同时,吸纳就业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和爱心人士,打造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伍,实现爱心传递、服务同行;鼓励新就业群体特别是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民意收集、突发事件直报等工作,发挥“流动探头”优势,以“随手拍”的方式,改善城市管理的死角与盲区,延伸基层治理的触角。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大合唱”。接下来,五虎山街道育红社区党委将继续以“群众需要”为根本,不断统筹整合资源,切实将党建工作的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质增效,让“共享家”成为辖区每一位居民的暖心港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