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乌海市乌达区三道坎街道胡杨社区,百亩果园迎来丰产期,当地种植户增收干劲足,享受着“甜蜜经济”带来的喜悦。
8月15日,记者走进胡杨社区居民林冲勇家的果园,只见绿树掩映间,一颗颗色泽鲜亮、饱满丰盈的西梅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果树间,林冲勇正一手提着塑料桶,一手采摘成熟的大西梅。“这些西梅是别人提前打电话订的,今天中午要来取。”看着一颗颗“金果果”,林冲勇笑着说。
西梅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及膳食纤维,有“奇迹水果”“功能水果”的美誉。林冲勇种植西梅已有20个年头,由于他懂技术、善经营、勤管理,他家的西梅深受大家青睐。
“今年我这里的西梅产量预计有3000公斤,采摘、分拣、包装好后,会发往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大概能收入10万元。”林冲勇说。
在居民卢向军占地14亩的果园内,一个个硕大的绿宝石梨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浓郁诱人的果香,卢向军正忙着为预订的顾客采摘。
“我家果园里有梨树、杏树、枣树,不同品种的果子一批接着一批成熟,给我带来了持续性的经济效益。”卢向军笑着介绍说,“果园里现在有千余棵果树,随着种植技术的升级和规模的扩大,明年产量还会再提升。”
在居民张平的葡萄园里,翠绿的葡萄藤下,一串串清亮圆润、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晶莹剔透、色泽诱人,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我种植了70亩葡萄,有20多个品种,现在多个品种已经成熟开始采摘,葡萄亩产500公斤左右,利润总共能达到20万元。”张平介绍说。
葡萄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周边群众搭建了家门口务工增收的平台。在每年的管护期和采摘高峰期,胡杨社区的葡萄种植园经营者都会雇用当地及邻近社区的居民过来干活,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我是富民社区的居民,来这里打工离家近,每个月还能拿近3000元钱的工资,感觉特别好。”在葡萄园务工的向兴兰说。
近年来,胡杨社区坚持把特色林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打造乡村特色品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助推居民增收。
“接下来,胡杨社区党委将带领居民想办法、搭平台、找销路,推动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让居民真正得到实惠,走出一条果品增效、群众增收的特色林果致富路。”胡杨社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孙权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