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杨永胜是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苏海图煤矿治安保卫科煤场班班长。1997年,杨永胜从武警某部队退伍后来到苏海图煤矿工作,在部队养成的爱岗敬业、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的良好作风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延续。2016年至今,杨永胜累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120余次,带领妻子和女儿参加指挥交通站岗值勤700多小时。
2016年7月,杨永胜在休年假期间,听说一位朋友要去甘肃宁县山区开展志愿帮扶活动,他也报名参加。一行人开着5辆车,满载着从社区、各单位募捐来的衣服和爱心人士捐赠的文具、书籍、各种生活用品,来到大山深处的一座座村庄。
“亲眼看到村民们简陋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黑亮却孤寂躲闪的眼神,都让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震动。”杨永胜说,看着孩子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领上书包和文具时流露出的欣喜之情,想到通过自己的帮助能给他人带来温暖,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幸福和满足。
打那以后,杨永胜加入了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每逢休息日和节假日,杨永胜就参加各种志愿公益活动。修补社区破损路面,为环卫工人、消防员和交警送温暖,定期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捐款捐物,爱心送考,帮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就医,疫情期间值守社区……只要爱心协会搞活动,只要他有时间,就一定会风雨无阻地参加。
杨永胜在单位承担着两个煤场的巡视任务,每天都奔波在两个煤场之间,不住脚地巡视,风吹日晒、沙尘侵扰,一转就是一天。“好不容易休息了,不好好在家待着,还满世界跑着去献爱心,到底值不值?”妻子潘美兰不解地问。面对妻子和女儿的不理解,杨永胜决定邀请家人参加一次公益活动。
杨永胜带着妻女到市妇联定点帮扶的一个困难家庭中开展爱心慰问。孩子的父母在其很小时便离异了,孩子和爷爷奶奶全靠患病的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让这一家人的生活步履维艰,家里不仅没啥值钱的东西,还凌乱不堪,孩子也因窘迫的家境变得沉默寡言。
潘美兰看到一家人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二话没说,赶紧把带来的水果洗干净递给孩子吃,拉着孩子的小手嘘寒问暖。
都说爱心有传承,确实不假。从那天起,潘美兰再没有抱怨杨永胜参加公益活动。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带上准备好的衣服、文具和各种吃食,和杨永胜一起去看望那个孩子。时间久了,孩子也逐渐开朗起来,看到潘美兰就会热情地叫她“潘妈妈”。每次离开,孩子都会跟出来送出老远。
不仅如此,渐渐地,妻子和女儿还会主动参加其他公益活动。配合交警到事故多发路段站岗值勤,逢年过节为环卫工人、交警、消防员送上热腾腾的饺子,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在一次次看似微小的行动中,持之以恒献出爱心。
杨永胜一家人的公益行为也影响到了身边的亲戚和单位里的同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服务社会,帮扶弱势群体。杨永胜也成为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副会长,而且被评为市级“最美退役军人”、市级“身边好人”,他的家庭也先后获评市级、自治区级“最美家庭”,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正应了那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杨永胜表示,公益之路,他会一直走下去,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