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我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春光明媚,万象更新。乌海大地到处生机勃勃,大街小巷、城市农区……各类志愿服务深入开展,一朵朵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处处洋溢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在拥堵路口冒着凛冽的寒风疏导交通;或在敬老院里为老人包饺子、理发;或在困难群众家中穿梭忙碌……一张张“雷锋面孔”,一抹抹暖心“志愿红”,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温暖着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

“谢谢你们啊,真没想到你们还牵挂着我,多亏你们了,不然这个线路问题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3月1日,家住海勃湾区海达佳苑B区的李玉英握着乌海超高压供电公司志愿者的手高兴地说。

在乌海超高压供电公司开展的安全用电上门服务活动中,志愿服务队队员帮助孤寡老人检查家中的线路、开关和插座,协助老人检修破损的线路和插座,并耐心地向老人们宣传讲解安全用电常识。临走时,志愿服务队队员还叮嘱老人,以后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与服务队联系,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一直以来,乌海超高压供电公司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将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思政工作、融入企业文化,通过树立“雷锋塑像”,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设立雷锋班组、“雷锋岗”“雷锋展室”“雷锋文化长廊”,常态化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等形式弘扬雷锋精神,引领企业员工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良好企业文化。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雷锋精神元素融入阵地建设中,打造家门口的“雷锋驿站”。通过打造“五心”服务,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志愿者们又来帮着打扫卫生了,真是太感谢了,隔三岔五就来看我。”近日,家住海勃湾区海馨社区安泰家园的冯保全说。冯保全从小双腿残疾无法站立,前些年父母相继去世,平日里只有他一个人生活,因为行动不便,连买菜这样的小事都难以完成。得知冯保全的情况后,“妈妈帮帮团”的志愿者们隔几天就会去他家,收拾家、拉家常、送些生活必需品……冯保全心里倍感温暖,对未来生活更加有信心了。

海馨社区先后培育发展了“银发宣讲团”“妈妈帮帮团”“爱糖”教育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线上“海馨点点通”小程序,搭建居民点单平台,线下制作暖心服务连心卡,网格员入户发放给辖区居民。社区将一批有手艺的人组建成“手艺人”志愿服务队,通过“低偿+无偿”为特殊群体、辖区居民提供理发、缝改、电器维修、水暖维修等服务,实现帮扶精准化、对接专业化、服务实时化,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党员的积极性,海馨社区还创建了“爱心储蓄银行”,实施“爱心储蓄”激励机制,通过推行“有难事找党员”“有难事找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积分化,存入社区“爱心储蓄银行”,实现“爱心”服务双循环。志愿服务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做健康体检、购买意外保险。社区还组织开展“争当每月之星”活动,对志愿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持续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我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印发了《乌海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各区委、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统筹发力,在雷锋学校、企业、医院、村、社区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长期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倡导“全民文明实践”理念,引导带领教师学生、医生护士、企业员工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良好社会风气。

11个集体被命名为自治区级以上“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6人荣获自治区“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拥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荣誉8项……聚水成涓,聚沙成塔。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正活跃在全市各行各业,让雷锋精神在乌海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锋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乌海这座新时代北疆雷锋城的血脉,凝聚起奋斗与坚守的力量,汇入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