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小市场”激活就业“大民生” ——海勃湾区精心打造零工市场促进灵活人员就业

提供免费的求职登记。

为零工提供“3元理发”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促进零工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以来,海勃湾区按照基础设施有保障、规范管理跟得上、公共服务有温度、就业效果更明显的标准,精心打造了零工市场,为零工人员和用工方提供“零距离”“点对点”“面对面”的“全链条”精准化就业服务,以零工“小市场”激活就业“大民生”。

海勃湾区零工市场总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8平方米,距离原零工人员聚集地仅500米,分进出两个大门,实现了出入分离;同时,建有1100平方米的零工人员专用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市场车位不足、停车难问题。零工市场于今年5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全天候开放。

“一窗六区”

提供“一站式”用工服务

据介绍,海勃湾区零工市场以“一窗六区”为总体布局,即1个人社业务综合受理窗口和岗位发布、用工等候、网络直播、招聘洽谈、培训咨询、法律维权6个功能区,并挂牌新市民服务中心、灵活就业服务驿站、就业技能培训服务驿站,为辖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免费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用工信息、政策咨询、培训信息、权益维护等公共就业服务。同时,零工市场还为待工人员提供冷热水、棋牌休闲、观影、Wi-Fi、免费工具等贴心服务,并设有平价小超市、室外就餐区,着力打造舒适的“一站式”用工服务环境。

海勃湾区零工市场将定期开展“走近零工工友”系列活动、端午节送粽子送温暖活动、业务比武活动和工具使用安全讲座等,免费提供绿豆汤和“3元理发”爱心服务,丰富零工闲暇生活,真正让零工市场变成“零工之家”。

零工市场建成使用后,海勃湾区成立了专项工作推进组,由科级干部轮班带队,引导动员用工、务工人员进入零工市场;公安部门设立警务室,管理市场治安;交管部门在市场外道路设禁停区域,杜绝用工者在道路上招揽零工,进一步避免安全隐患;城市管理部门将零工人员规范至市场内候工,确保用工、务工人员在零工市场内实现有序对接,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同时,零工市场还建立健全诚信劳动和守法用工体系,市场运营单位建立评选机制,根据每月用工反馈记录,评选当月星级工人,并对星级工人和诚实守信雇主进行现场公示,充分解决务工者和用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目前,海勃湾区零工市场日服务人员近400人次。

聚焦服务

解决务工者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海勃湾区在零工市场开展了调研活动,组织零工填写人社服务调查问卷,征集到务工者在租房、落户、子女上学、党组织关系转移及临时救助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了帮办代办机制,增设帮办代办窗口,多方沟通,为务工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务工者工作落地落实,进一步提升务工者的幸福感和城市归属感。

海勃湾区零散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在40至60岁之间,文化水平偏低。为解决务工者就业问题,海勃湾区零工市场积极为务工者协调提供了以建筑行业为主的各类工作。目前,大多数零工在工地及市政工程等项目中从事木工、瓦工、钢筋工、架子工、电工、焊工、小工等工种,另有部分务工者从事家装、家政服务、装卸搬运工作,还有小部分被企业吸纳。

为了更好地服务零工群体和用工单位,实现“岗位找人”全覆盖,把用工服务延伸到“家门口”,海勃湾区零工市场采用“线上+线下”对接模式,解决务工和用工难题。

每日早晨5时至9时,用工方会抵达零工市场招工,用工、务工双方在零工市场直接对接沟通,55%的零工能在此时间段内达成用工协议,随用工方离开零工市场。人社部门广泛挖掘用工岗位,与社区、物流、建筑工地、园林绿化等零工需求量较大的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征集用工信息,及时通过岗位发布区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相关用工信息,方便留待工的零工人员随时了解和掌握用工需求,进行面试登记及简历投递。

除线下服务外,海勃湾区零工市场充分发挥线上信息流动快、传播广的优势,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招工服务群收集用工信息,及时发布至求职服务群,或通过零工市场岗位发布区及广播的形式进行发布,实现用工和务工双方足不出户精准高效对接。目前,海勃湾区零工市场共建立线上招工服务群4个、求职服务群10个,入群人数已有3500多人。

此外,海勃湾区零工市场还会对前来求职的人员进行登记,详细记录求职人员基本信息及擅长工种,筛选合适的用工单位进行岗位推荐。市人社局还开发了“零工驿站”小程序,用工和务工双方可直接在线上完成对接。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