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乌海地区大开发建设初期,不少单位的生活用水都是靠毛驴车或汽车到黄河边去拉。由于黄河水泥沙大,需在桶里澄清很长时间才能饮用,再加上水按人头分配,三天不洗一次脸、半月不洗一次衣服都是常有的事。
上世纪建设中的海勃湾市自来水厂(今海勃湾城市供水有限公司)。(海勃湾城市供水有限公司提供)
为了解决供水问题,当时的海勃湾市委、市政府筹建处决定组建海勃湾市水电管理站。1962年7月20日,海勃湾市水电管理站成立,主要承担供水、供电任务,共有职工11名。1963年2月15日,海勃湾市水电管理站打出第一眼深井并出水。从此,海勃湾城区居民结束了吃黄河水的历史。同年,又投资47万元建设了第二眼深井,修建了4个供水点,铺设管道3.5公里。1965年4月,海勃湾水电分家,原水电站更名为海勃湾市自来水厂。从此,海勃湾市自来水厂担负起海勃湾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
1971年冬,市民杨星灿为妻子、儿女在海勃湾市自来水厂大门口拍摄的合影。
1976年,海勃湾市自来水厂更名为乌海市自来水公司,大大加快了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1981年,兴建海勃湾城区第二水源工程,打深井3眼,建1000立方米清水池1座,铺设供水管道43公里。1988年至1989年,投资185.5万元,分别对海拉路、青山路、建设路、千里山大街、甘德尔大街等管网进行改造,新铺设管道16.86公里。1989年,计算机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城市供水企业调度的全自动集中控制、监视和通信。公司采用无线器控,微机调动系统,对水压、电压、电流、电镀流量、水位、水泵等进行遥测、遥控。到1996年,海勃湾城区共有深水井123眼,日产水28万吨,担负着海勃湾城区8.3万人的生产生活供水任务。
2004年,企业转制,成为北京环保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更名为乌海紫光水业有限公司。2010年8月,公司重组更名为海勃湾城市供水有限公司。
海勃湾城市供水有限公司。 (赵荣 摄)
如今,该公司有2.5万吨/日的配水厂1座,4万吨/日的净水厂1座,水源井90眼,设营业服务收费大厅、调度中心、管网维修所等10多个部门,职工300余人,负责海勃湾城区14万多户居民和700多家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绿化、消防及公共设施的供水任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