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特色文化活动深入基层。
文化强则城市强,文化兴则城市兴。近年来,海勃湾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中焕发新气象,不断开创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高举思想旗帜 加强理论武装
海勃湾区持续深入开展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完成区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以及各级基层党委(党组)学习等,推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激励问责机制,海勃湾区积极探索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督学促学制度,明确对表现优异的党委(党组)书记、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秘书进行激励表彰,以督办、通报、约谈、移交纪委监委和组织部处理等问责方式,从刚性机制上约束各级党委(党组)严格落实有关制度要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吸引力,海勃湾区组织开展了“海勃湾区党的创新理论我来学”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及“海勃湾区‘庆七一’党的理论擎旗手”宣讲大赛;在全区范围选拔优秀宣讲人才,进一步充实理论宣讲人才库;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性培训等专题“共享讲堂”宣讲;区委讲师团、“理论学习轻骑兵”等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宣讲,切实让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在基层落细落实。
海勃湾区组织开展了“奋进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知识竞赛,以“先打卡、后竞赛”的创新方式,提高党员群众学习成效;创新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书记理论“一月一报告”工作,引领带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在学用结合上动脑筋,在推动工作上出实效。
弘扬时代新风 注重为民惠民
海勃湾区深入推进企业思政工作,制定印发企业思政工作要点、责任清单,明确6个责任项目、17项基本内容,在全区范围内打造企业思政工作试点;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六大创建”,圆满承办全市文明小区观摩会,对2022年度已申报市级文明小区的117个小区进行实地督察;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雷锋学校,市第九中学获得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评选区级文明家庭10户、区级道德模范10人、身边好人15人、“新时代好少年”10名;广泛开展“三下乡”“我们的节日”“好家风进万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
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海勃湾区积极推动3处雷锋精神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升级,配合市文明办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公园”;聚焦文明实践“五项任务”,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关注点,重点支持“你好国学”“护航成长 共享蓝天”青少年防溺水等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
海勃湾区全力推进全民国防教育,举办“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 开学第一讲”启动仪式暨2022年度海勃湾区全民国防教育表彰活动,精心策划举办全区“国防教育进校园 雷锋精神代代传”征文活动;区乌兰牧骑民兵分队、全民国防教育基层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会、理论宣讲等,筑牢全民国防建设思想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 推动文化繁荣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海勃湾区积极落实新时代党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文艺创作中,积极创作歌曲、快板、诗朗诵、系列刻板画等作品;“非遗工匠”纪录片已拍摄完成,在海勃湾区“‘非’同寻常‘遗’脉相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同步展映。
为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海勃湾区在中华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颂歌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乌兰牧骑“到人民中间去”文化四进惠民演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文创基地——周末欢乐汇、“相约葡园绿道 唱享美好生活”2023年帐篷音乐节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大型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海勃湾区还积极推进乌海文化旅游精品建设,不仅实施了“母亲河之旅”马拉松赛道建设项目,还推进了山河连城慢行健康步道、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等特色项目建设,一系列文化项目将文旅生活融入百姓生活中。
如今,海勃湾区文化服务品牌已深入人心。海勃湾区先后举办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曲艺进校园”“周末欢乐汇”“你好国学”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定期深入基层为群众开展惠民演出、国学经典诵读、书画民乐演绎等活动,以文化活动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记者:毕晓敏
编辑:毕晓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