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需要。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全党必须担负起的新的文化使命。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党管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要先管好党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党要能够带头抵制一些错误的思潮,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所宣扬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党员尤其党的领导干部自身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能够对社会价值取向和精神信念信仰发挥重要的意识导引功能和道义鼓舞力量。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依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各级党委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落到实处。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好干部要选拔上来,以充分发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模范带头作用。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巩固壮大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围绕各级干部与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知识阐释、具有号召力的引导教育、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要打好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战场的主动仗,适应网络全媒体传播方式和发展变化趋势,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发展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及时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创新传播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运用大众化、通俗化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卢海涛)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